“本官会尽快奏请皇上,起用甄应嘉。”李珩在她耳边低语,手指轻轻抚过她的脸颊,“待你和甄家,看到本官的诚意,再做决定不迟。”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锦衣卫查到的,甄家私通海商的证据。你不妨仔细瞧瞧,若是本座呈报皇帝,甄家九族...…难活。”
甄真闻言 面色一变,任由他一条手臂揽着自己腰肢,接过来看着文书上的内容,脸色瞬间惨白。她明白,甄家的生死存亡,已经完全掌握在这个男人手中。
“我…...妾身答应您。”甄真闭上眼,泪水无声滑落。
李珩满意地笑了笑,一把将她横抱起来,走向雅室角落的床榻:“别哭,本座保证,不会亏待你半分……”。
次日清晨,李珩离开诏狱时,对已经守在门外的贾环吩咐:“去,把她安置到上林苑外的魏氏别院,派人好生侍奉,一切用度按王府规格供给。”
“是。”贾环躬身领命,又低声道:“大人,方才宫中来人,皇上召您即刻进宫。”
李珩整了整衣冠,眼中闪过一丝深意:“正好,顺便奏请复起甄应嘉。你安置好了她,回一趟荣国府,告诉府里两位老爷和二太太一声,就说……本官今日要保举甄应嘉复职,江南甄氏复起在即。”
甄家复起,贾家和王夫人又要头疼了!甄家落难前,可是通过贾府转移不少家资,贾家修大观园,肯定动用了甄家的钱物。如今甄氏复起,自然会讨还那些东西。到时贾家无力偿还,也就到了他李珩仗义出手,慷慨解囊相助的时候,至于所图……无非换个女人!鸳鸯!如今的荣国府,除了鸳鸯和惜春丫头,其他人已经没什么可值得他惦记的了。至于银子,如今的李珩又怎会真的缺少?不过是故意拿捏皇帝罢了。
养心殿内,龙涎香的青烟袅袅升起,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皇帝面色憔悴地坐在御座上,下方侍立着丞相裴云行、到任的户部尚书林如海,以及锦衣卫指挥使李珩。
“西北的局势,诸位爱卿心里都清楚的很。”皇帝的声音带着疲惫,贼势愈演愈烈,苏幕遮独木难支。内阁诸公……可有对策?”
裴云行率先出列奏对:“陛下,如今叛军已占据山陕十余州县,且有向东、南蔓延之势。当务之急,应立即派精兵驰援,同时派遣能臣前往招抚,剿抚并用,方可尽快平定局势。只是......”。
他顿了顿,面露难色,“如今国库空虚,实在无力支撑大军出征之用,更遑论安抚百姓所需巨耗。内阁正在设法向百官和富商募集钱粮,但收效甚微。”
林如海紧接着奏道:“更令人担忧的是,山陕叛乱已经引起北疆匈奴和辽东金国的注意。据边关急报,这两处都在暗中调兵,恐怕是想趁火打劫。”
皇帝闻言,眉头紧锁,不自觉地搓着手指。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一直沉默的李珩身上:“李珩,你可有解决之策?”
这话问得含蓄,但殿内众人都明白,皇帝是希望李珩能再次慷慨解囊。然而谁都知道,李珩为了支撑朝廷,已经先后捐出巨额银两,连名下工坊都几乎停摆,如今才刚刚恢复些许元气。皇帝自然也是不好再开口了。
李珩缓步出列,躬身施礼。他今日穿着一身深青色常服,衬得面色格外凝重:“回陛下,朝廷缺钱少粮,臣如今...也实在无力再捐助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