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死寂与恐惧弥漫之际,李珩却又一次转向了裴贵妃。这一次,他的语气明显缓和,甚至带上了一丝赞许:
“启禀娘娘,” 他目光掠过台阶上依旧强自站立的元春,声音清晰,“贾贵人方才所言,实在是深明大义!对至亲骨肉,亦能不纵不枉,秉公而言,实乃女德之典范!其心可嘉,其行可表!” 他对着裴贵妃拱手,“还请贵妃娘娘和诸位娘娘,回宫后将贾贵人今日深明大义之举,如实上禀陛下!是非功过,陛下自会明断赏罚!”
这一句,如同久旱甘霖!贾元春原本因家族受难而紧绷的心弦猛地一松,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瞬间涌遍全身!她霍然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台阶下那个身披大红喜服、面容俊朗、身姿挺拔如松的青年!他……他这是在为自己说话?是在向贵妃娘娘为自己请功?在这家族风雨飘摇、自身亦如履薄冰的时刻,他竟还记得,为她这个几乎被遗忘在深宫的苦命人,递上一根救命的稻草!
裴贵妃那双风情万种的凤眼在李珩和元春之间流转一圈,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点头应允:“指挥使放心。本宫定会将今日之事,包括贾女史所言所行,一字不漏,如实转奏陛下,请陛下圣心独断。” 她顿了顿,抬手轻轻揉了揉额角,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慵懒,“好了,李大人处置得体,本宫瞧着也颇有精神。不过,站了这许久,本宫这腿脚,倒是有些乏了。” 她眼波流转,扫过台阶下依旧跪伏的众人。
“臣等(臣妇女)罪过!罪过!” 贾母、李珩等人如蒙大赦,连忙告罪,“请娘娘们移步厅内歇息用茶!请!”
贾元春随着众人躬身行礼,引着贵妃等人向内走去。然而,在转身的刹那,她终于忍不住,借着垂眸的动作,飞快地、深深地、带着无尽感激地偷眼望向那个大红的身影。心中,一个声音在剧烈地回荡:好一个珩哥儿!好一个靖安侯!就凭他方才在贵妃面前,特意为我说出那句“深明大义”、“女德典范”,刻意为我请功的那一句话,无论结果如何,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都当得起我贾元春一声道谢!
震天的鼓乐声终于再次昂扬响起,带着驱散所有阴霾的喜庆,宣告着迎亲仪程的继续。李珩强忍着胸前伤口撕裂般的痛楚,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背,在众人簇拥下,踏入了梨香苑那扇守卫森严的月洞门。
门内,早已是红烛高照,喜气盈庭。李珩的目光越过人群,径直落在那三位静立等候、同样身着繁复华丽大红喜服、头覆流苏红盖头的身影上——秦可卿、薛宝钗、林黛玉。他缓步上前,早有司礼女官将三根象征着结发同心、明艳如火的柔软红绸,郑重地递到他手中。绸缎的另一端,自然牢牢系在三位新嫁娘的皓腕之上。
然而,就在李珩接过这三根红绸,准备引新妇出门的刹那,所有眼尖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聚焦到了他的腰间!只见那簇新的大红蟒袍束腰玉带之上,除了那朵硕大的绸缎红花,竟赫然还系着密密匝匝、足有二十余根同样鲜红夺目的细长绸条!每一根绸条之上,都用金线清晰地绣着一个娟秀的名字,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这奇特的景象,让原本就充满好奇的围观人群瞬间屏住了呼吸,目光里充满了惊疑与探究。
按礼,送亲女官需引导新妇出门登轿。可眼前这四位送亲女官,竟是当朝贵妃、德妃、宸妃、良妃!身份何等尊贵?谁敢真让她们如同寻常喜婆般去搀扶引导?这差事,自然落到了身着女史官服、身份相对合适的贾元春身上。她本就是贾家女儿,亦是宝钗、黛玉的表姐,还是已嫁之身,由她做这送亲女官,倒是合情合理。
只是,那裴贵妃终究年轻,心性活泼,瞧着满院喜庆热闹,又见李珩腰间那二十多根红绸着实新奇,竟起了玩心。她凤眸流转,笑意盈盈,竟执意要亲自上前,伴在大妇秦可卿身侧,亲手搀扶她出门。谢德妃、陆良妃、慕容宸妃三位娘娘见状,也只好含笑上前,分别伴在了宝钗、黛玉以及那位有县主诰命在身、虽为妾室但地位尊崇的沈墨兰身边。
贾元春则被安排在了惊鸿身侧。王熙凤、李纨、许静姝并着几个年轻媳妇,只能亦步亦趋地分别伴着顾横波和楚青慈,跟在后侧。三妻四妾同门而出,同嫁一夫,这等在整个大周朝亘古未有!闻所未闻!
随着司礼官一声抑扬顿挫、拖长了调子的高喝:“吉——时——已——到!新——妇——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