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仅仅依靠血缘和世袭,而是大力推行禅让制,唯才是举。他四处寻访贤能,听闻许由、巢父等高士贤名,便亲自前去拜访,欲以天下相让。虽未成功,但其诚心与公心,已然传遍天下,引得更多贤士来投。
他设立谏鼓谤木,置于交通要道,宣布无论何人,若有谏言或对政令不满,皆可击鼓或于木上刻字直言,必有专人处理,绝不追究。此举开创了舆论监督的先河,使得下情得以上达。
他命人观测天象,制定更为精确的《尧典》,确定了闰月之法,使历法更贴合天时,指导农耕,造福万民。
某一日,尧帝与无当圣母巡视至一处河畔,见百姓正在艰难地用简陋的陶罐取水灌溉,效率低下。
尧帝并未直接下令改进工具,而是召集当地老者与巧匠,询问取水之难,共同商讨对策。无当圣母在一旁悄然点拨:“陛下,可知大师伯曾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赐予他们更好的工具,不如引导他们自己学会创造。”
尧帝深受启发,遂鼓励百姓自行尝试改进取水之法,并许诺对有效者给予重赏。不久,便有巧匠根据杠杆原理,制造出了简单的桔槔,取水效率大增。尧帝大喜,立刻下令推广,并厚赏了那名巧匠。此事极大地激发了民间的创造热情。
“仙师,圣父此言,真乃至理!”尧帝对无当圣母感慨,“引导民智,激发其力,远胜于强行赐予。此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无当圣母含笑点头:“陛下能举一反三,实乃苍生之幸。大师伯若知,定当老怀大慰。” 她发现,引用大师伯的话,不仅能增加说服力,还能拉近与这位年轻帝王的距离,效果奇佳。
然而,太平岁月亦有隐忧。随着人族人口滋长,活动范围扩大,对自然的索取也随之增多。某些地区开始出现水土流失、河道淤塞的迹象。虽然尚未酿成大灾,但无当圣母以其敏锐的灵觉,以及玄顽子偶尔透过水镜的提点,已然察觉到了其中潜藏的危机。
她将此隐忧告知尧帝:“陛下,天地运行,有其定数。人族繁衍,亦需遵循自然之理。如今部分地区地脉不畅,水行渐滞,乃天道示警。需未雨绸缪,派人勘察天下山川,疏通河道,加固堤防,方能防患于未然。”
尧帝闻言,深以为然。他深知此事关乎人族根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一人一族之力可成。这正需要他“天下为公”的理念,汇聚众力。
“仙师所言极是!”尧帝目光坚定,“此乃关乎天下万民之大事,朕当召集各部贤能,共商疏导之策,勘察地理,规划水道。务必使水归其道,土安其位,为人族后世开创万世之基业!”
他看向无当圣母,眼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此事,还需仙师多多指点,借助截教通晓地理、阵法的仙长之力。”
无当圣母肃然应诺:“陛下放心,无当义不容辞。截教门下,确有擅长此道者。吾亦会禀明老师,并请示玄顽子大师伯,或能得更高明指点。” 她自然而然地又将玄顽子这面大旗扯了出来。
混沌道场中,玄顽子听着无当圣母的话,撇了撇嘴:“这丫头,倒是会给我找事干。不过,梳理地脉水道,确实是个积累功德、巩固人道的好机会。嗯…等他们遇到难题的时候,稍微指点一下也不是不行。”
“系统:宿主,你嘴上嫌弃,身体倒是很诚实嘛!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插手了吧?”
“我这是为了人族的可持续发展!”玄顽子义正辞严,“身为圣父,关注一下子孙后代的居住环境,有问题吗?没问题!”
于是,在尧帝的领导下,一场规模浩大、旷日持久的前期水利勘察与规划工作,悄然拉开序幕。无当圣母协调截教部分擅长土行、水法的弟子参与其中,而玄顽子,则如同一个隐藏的幕后大佬,偶尔透过系统或者借助岩磊之口,在一些关键节点给出一些看似随意、实则至关重要的提示。
尧帝“天下为公”的理念,在这场旨在惠及万民、福泽后世的大型公共工程中,得到了最深刻的体现。人族的气运,在这种无私与远见中,愈发凝聚与辉煌,为人道未来的勃发,积蓄着更为磅礴的力量。而关于“治水”的宿命,其前奏,已然在尧帝时代,悄然奏响。
混沌道场中,玄顽子看着水镜中忙碌而有序的景象,以及尧帝那虽年轻却已具圣王气象的身影,满意地点点头。
“尧这小子,确实是个干大事的。无当这丫头也配合得不错。这‘天下为公’的戏码,看得人心情舒畅。”
“系统:阶段性任务“五帝归位·尧帝篇”完成度评估:优秀!奖励发放:先天灵物‘息壤之精’×1(可用于稳固地脉,滋生沃土),水利工程感悟碎片×1,宿主修为略微提升。”
微光再次融入,玄顽子惬意地眯起了眼。
“下一个,该是舜了吧?不知道又会有什么有趣的剧情等着呢……” 他的目光,已然投向了更远的未来,那场注定与“水”息息相关的、关于孝德与考验的传奇,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