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之战的硝烟散尽,轩辕黄帝证道混元,人族气运如日中天。陈都之内,万民朝拜,九龙衮袍加身的黄帝端坐于朝堂之上,目光扫过殿内文武,最终落在一旁静立的多宝道人身上。
“老师,”黄帝声音沉稳,带着混元金仙特有的道韵,“蚩尤已平,人族一统。然朕观天象,感地道虽立,天道犹存,仙凡杂处,秩序未明。长此以往,恐生祸端。”
多宝道人抚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这个徒弟,如今已不仅是人族共主,更是证道混元的强者,眼界早已不同往日。
“徒儿所言甚是。”多宝道,“仙神凭法力干涉人间,妖族借神通扰乱秩序,此确为人族发展之大患。然此事牵扯甚广,非一朝一夕可解。”
就在二人商议之际,殿外忽有仙光降临。但见一黑袍道人踏云而至,腰悬二十四颗明珠,熠熠生辉,正是截教外门大弟子赵公明。
“贫道赵公明,奉老师通天教主之命,特来拜见轩辕共主。”赵公明声如洪钟,举止间自有一派豪迈气度。
多宝道人见状,连忙起身相迎:“公明师弟来得正好!”
黄帝亦起身施礼:“原来是赵师叔,久仰大名。”
赵公明哈哈大笑,声震殿宇:“共主不必多礼。老师言,人族将兴五帝,当有贤者辅佐。今特命贫道前来,教导下一任共主颛顼。”
说话间,赵公明目光一转,看向殿外侍立的玄顽子,神色顿时一肃,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弟子赵公明,拜见大师伯。”
玄顽子懒洋洋地躺在云床上,正拿着一壶鸿蒙悟道茶自斟自饮,闻言只是挥了挥手:
“去吧去吧,好好教,别把我这师侄带得跟你似的满脑子都是生意经就行。”
赵公明讪笑:“大师伯说笑了,弟子岂敢。”
待赵公明离去后,玄顽子突然掐指一算,嘴角勾起一抹坏笑:
“等等...光是在分宝崖就坑过:
· 把燃灯的灵柩灯换成声控灯,那老小子现在开个灯还得喊燃灯最帅...
· 给云霄的混元金斗贴已消毒标签,害得她每次用都要先撕半天...
· 在太极图角落刻鸿钧到此一游,把老子气得直跳脚...”
说着还真掏出一卷竹简哗啦啦展开,眼看着就要念下去。
【系统】:停停停!本系统内存要爆了!宿主你这些操作简直比混沌魔神还混沌啊!
(突然弹出红色提示框)
警告:检测到因果线缠绕度99.9%,建议立即停止回忆,否则可能引发天道硬盘格式化...
玄顽子一把掐住光屏,叼着竹简含糊道:慌什么,没看见女娲师妹最近都学会在我坑人时帮忙望风了?昨天换昊天牌匾时还是她帮我把风的呢!
【系统】:...(光屏闪烁)已记录女娲圣人共犯证据,存档编号洪荒第一背锅侠。
这一幕看得殿内众人目瞪口呆。赵公明何等人物?截教外门大弟子,准圣修为,定海神珠威震洪荒,如今却在这位看似普通的青年面前如此恭敬。
黄帝心中更是震动,他虽知圣父玄顽子身份非凡,却不知连截教高徒都对其如此尊崇,更没想到这位圣父...竟是如此性情。
玄顽子神识中回怼系统:那叫本事!再说了,我这不是给他们找了个好师伯嘛!见了我,规矩不能丢!
赵公明行礼完毕,这才转向黄帝,正色道:共主,贫道此来,一为教导颛顼,二也为解共主之忧。
黄帝闻言大喜:师叔有何高见?
赵公明道:仙凡杂处之患,根源在于天地通道未绝。若能绝地天通,断绝凡人随意登天、仙神随意下界之路,则秩序可立。
绝地天通?黄帝眼中精光一闪,还请师叔细说。
就在二人详谈之际,玄顽子悄然离殿,来到陈都城外的一条小河旁。
河水清澈,波光粼粼。玄顽子信步而行,看似随意,实则神识早已笼罩万里。
岩磊。玄顽子轻声唤道。
一道遁光落下,岩磊现身行礼:师尊。
玄顽子点点头,取出一柄连鞘长剑。剑鞘古朴,上有万民祈祷、薪火相传的图案流转,正是经过净化重炼的人皇剑。
此剑曾助轩辕平定蚩尤,如今该交给下一任人皇了。玄顽子道,你去寻颛顼,将此剑传于他。记住,要在适当的时候。
岩磊双手接过长剑,只觉剑身轻颤,散发出温暖而坚定的气息,与人族气运隐隐共鸣。
弟子明白。岩磊恭敬应道,转身化作遁光离去。
玄顽子望着弟子远去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系统吐槽:宿主,你这送礼还讲究时机,是不是又想搞什么幺蛾子?】
什么叫幺蛾子?玄顽子不满道,这是战略!人皇剑非同小可,岂能随意予之?须得在关键时刻送出,方能显其价值。
却说赵公明在陈都住下后,便开始悉心教导颛顼。
这颛顼乃黄帝之孙,年少聪慧,性情沉稳,虽不及轩辕那般英武霸气,却另有一番睿智气度。
赵公明教学,自与多宝不同。他常拿出定海神珠,演化诸天世界,对颛顼言道:
小子,看好了,这便是的力量!定海神珠内蕴二十四诸天,可储万物,可镇气运。治理部落,也需懂得开源节流,积累底蕴。
颛顼好奇问道:师父,这定海神珠如此玄妙,不知从何而来?
赵公明面色一僵,支吾道:此宝乃你师祖玄顽子当年在分宝崖上...咳咳,总之是天赐机缘,不可强求。
颛顼见赵公明神色尴尬,心知必有隐情,却也不便多问,只将师祖玄顽子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中。
如此过了数十年,颛顼在赵公明教导下,修为日渐精进,对治国之道也颇有心得。然而,仙凡杂处的问题却愈发严重。
这一日,有大臣来报:共主,南方有巫教盛行,假借神名,蛊惑民众,已生祸乱。
黄帝闻言皱眉,召赵公明与颛顼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