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阿胶,是防止诸利尿、辛散之药耗伤阴血。至于浮萍、桑白皮、紫菀,是为了宣通肺气,属于‘提壶揭盖’法,你应该学过吧?壶盖紧闭则壶嘴不出水,宣畅肺气则下焦水道自通。
而细辛,辛温走窜,不仅能通利上窍(鼻喉),亦能通利下窍,助膀胱气化。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清热、补肾化气、利尿通淋之功。”
文静如听得连连点头,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如此!尤其是这‘提壶揭盖’的思路,真是太形象了!我马上去药房让药师抓药煎药!”
药很快煎好,文静如亲自送去客房,叮嘱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萧宣看着文静如离开,再次走到林远志身边,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远志,你现在名气越来越大,以后像今天这样,各种疑难杂症的病人,可能会越来越多地找上门来。你……真的不会有压力吗?”
林远志望向后院客房的方向:“尽力。有把握的,自当竭力相助;没把握的,也绝不逞强,会明确告知,建议他们寻求更合适的治疗。我问心无愧,哪里有压力?”
萧宣看着他平静的侧脸,心中的担忧稍稍放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你倒是洒脱。我现在可是跟你绑在一条船上了,你稳得住,我就放心。”
林远志转头看她,嘴角微扬:“肚子饿了,先去吃饭吧。”
两人来到二楼食堂,封总和宋金喜显然也听说了上午的风波,立刻围了过来询问情况。
林远志将小赵的病情和自己的辨证用药思路简单说了一遍。
封总摸着下巴,感慨道:“尿闭这病,临床上常见,但病因千差万别,虚实寒热错杂,确实是个棘手的难题。这小伙子才二十岁,只是比我们小两岁,他不肯接受造瘘,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宋金喜也点头表示赞同,她更关注用药的细节:“师兄,我有个疑问。既然用了‘提壶揭盖’法,为何选用辛凉的浮萍来宣肺,而不用力道更强的麻黄呢?”
林远志解答道:“患者舌质偏红,提示有内热。麻黄辛温发散之力虽强,但性偏温燥,用于此证,恐有助热伤阴之弊。浮萍辛凉,质轻上浮,善开毛窍、宣肺气,且能利水;还有桑白皮甘寒,既能泻肺平喘,又能利水消肿。两药相合,清宣肺热、通调水道,无温燥助热之嫌。”
封总也提出疑问:“那为何用肉桂而不用附子来温肾阳呢?附子回阳救逆之力不是更强吗?”
林远志继续解释:“附子大辛大热,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回阳救逆固然力强,但此证关键在于膀胱局部气化不利,并非全身阳气衰微。肉桂辛甘大热,作用较为缓和,且其性‘下行’,更能温煦下焦肾阳,助膀胱气化,所谓‘引火归元’,其力专于下,更为对症。附子则如烈火燎原,恐伤阴液,反而不好。”
听完林远志条分缕析的解释,封总和宋金喜都露出佩服的神情。
宋金喜叹道:“用药如用兵,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远志你考虑得太周全了。”
封总也说:“希望那个病人能尽快好转。不然,拖久了,膀胱功能真受损,最后还是逃不掉造瘘的命运。”
文静如却信心满满地说:“我相信林医生的判断!一定能药到病除!”
萧宣也笑着附和:“没错,远志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
……
下午林远志继续接诊其他病人,但心中也挂念着后院的小赵。
到了傍晚六点,下班时间一到,他便立刻前往后院客房探望。
轻轻推开房门,只见小赵依旧躺在床上,脸色似乎比上午更红了一些,眉头紧锁,双手仍按着小腹。
赵父赵母守在床边,眼神里充满了焦灼和期待。
“林医生,您来了。”赵母连忙起身,声音带着疲惫和紧张,“药已经服了两次了,可是……可是孩子说肚子好像更胀了,还是没动静……”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显然一下午的等待让她备受煎熬。
就在这时,床上的小赵忽然发出一声压抑的呻吟,身体开始不安地扭动起来,双腿不自觉地蜷缩。
“妈……来了……来了!”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奇怪的、混合着痛苦和急切的感觉。
赵父赵母脸色瞬间煞白,以为病情加重,吓得立刻扑到床边:“儿子!儿子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下一秒,一股明显的湿意迅速在小赵的裤子上蔓延开来,紧接着,一股强烈的尿骚味在房间里弥漫开。
小赵的身体猛地放松下来,长长地、舒坦地呼出了一口气,紧闭的双眼也睁开了,虽然带着羞赧,但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赵母先是愣住,随即反应过来,难以置信地伸手摸了摸儿子湿透的裤子和床单,紧接着,巨大的喜悦瞬间冲垮了她紧绷的神经,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这次是喜极而泣:
“尿出来了!尿出来了!老天爷!我儿子尿出来了!”
赵父也红了眼眶,紧紧握住儿子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力地点头。
林远志看到这一幕,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温声道:“尿出来就好,膀胱的压力解除了,危险就过去了。这是好现象。等下再服一次药巩固一下,观察一夜,如果明天排尿顺畅,就可以考虑带药回家调理了。”
“谢谢!谢谢林医生!您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赵母语无伦次地道谢,激动得又要下跪,被林远志拦住。赵父也连声说:“床单被褥我们来洗!我们来收拾赔偿,绝不给医馆添麻烦!”
这边的动静惊动了医馆里的其他人。
萧宣、文静如、封总、宋金喜以及几位还没下班的工作人员都闻声赶来,挤在门口关切地张望。
当得知小赵成功自主排尿后,大家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纷纷松了口气。
封总更是高兴地一拍林远志的肩膀,声音洪亮:“师兄!还是你厉害啊!这么棘手的毛病,几副药就见效了!”
宋金喜也带头鼓起掌来,脸上洋溢着钦佩和喜悦。其他人也跟着鼓掌。
林远志却在这时忽然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指着床上因为被这么多人围观自己尿裤子而羞得恨不得钻进地缝的小赵,语气带着一丝调侃说道:
“喂,你们这一大帮人,围观一个年轻人尿裤子的现场,考虑过当事人的感受吗?还不快散了,让人家清净一下,收拾收拾。”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顿时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堂的大笑。
大家一边笑着,一边识趣地退出了房间。
文静如悄悄用手机记录下了小赵父母喜极而泣、以及林远志调侃众人的温馨场景。
当晚。
文静如精心剪辑的短视频《真相:跪求背后的医者仁心与中医奇效——记林医馆紧急救治尿闭青年》在视频平台发布。
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激起千层浪。
评论区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着:
【支持赞叹派】
“泪目了!这才是真正的神医!医者仁心!!”(点赞1.2w)
“看哭了!父母那绝望的跪拜和最后喜极而泣的拥抱,太真实了!林医生功德无量!”(点赞9810)
“黑子们出来走两步?!谁说中医不能治急症?谁说林医生是炒作的神医人设?脸疼不疼?!”(点赞8552)
“‘提壶揭盖’理论太形象了!中医的智慧博大精深,老祖宗的东西不服不行!”(点赞7206)
“关键时刻,是现代医学建议造瘘保命,是中医给了小伙子一个能有尊严活下去的机会!高下立判!”(点赞6608)
“林医生不仅医术高超,人品更是没得说!太暖了!”(点赞5860)
“已预约!虽然排到三个月后了,但为了这医术,我可以等!”(点赞4549)
【理性探讨派】
“作为一个西医学生,我必须承认这个案例很震撼。但需要更严谨的证据,比如治疗前后的膀胱B超对比、尿常规化验单等。
单靠一个视频,无法排除自愈或心理暗示的可能。”
回复uuuu:“支持理性讨论!但当时情况危急,哪来得及做那么多检查?救人要紧啊!”
回复ppp:“同意,医学需要严谨,但也需要承认个体差异和现有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从中医理论解释是通顺的。肺主通调水道,长期肺热蕴结导致水道不利,最终在膀胱爆发。林医生的辨证非常经典,体现了高超的水平。”
(回复:“专业!终于看到懂行的分析了!”)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的确非常棘手。西医在找不到明确梗阻点的情况下,造瘘是标准且安全的保命方案。林医生的成功有其特殊性,不能因此全盘否定现代医学的应急处理。两者应互补,而非对立。”(点赞3150)
“视频里林医生提到‘没把握的绝不逞强’,这点非常重要。这说明他是有底线和敬畏心的医生,不是神棍。这种态度值得尊敬。”(点赞2805)
【质疑挑刺派】
“呵呵,剧本痕迹明显。父母演技封神,小伙子尿裤子的时机也太巧了吧?刚好在镜头前?刚好在林远志问话的一瞬间,这尿是不是加了柠檬黄的道具水?”
(回复aaa:“心里有多阴暗看什么都脏!你家人病危时你还有心思演戏?”
回复xxxx:“无法证伪,但也无法证实,保持怀疑是消费者的权利。”)
“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格里巴利综合征那个女的也是,说不定就是自愈期碰上了!尿闭也有可能是痉挛暂时缓解,或者导尿管其实已经通了,只是巧合!把巧合当医术,可笑!”
(回复kkkk:“按你这说法,所有治好的病都是自愈咯?那你生病别去医院了,在家等自愈呗!”)
“为什么不敢放出完整的病历和检查报告?为什么只给看剪辑过的视频?真那么有效,为什么不大规模临床验证?说到底还是经不起科学检验!”
(回复ttt:“人家是医馆救人,不是科研所搞课题!你要论文自己去申请课题研究啊!”)
【玩梗围观派)
“重点:所以最后床单是谁洗的?(狗头)”
(回复:“哈哈哈哈夺笋啊!肯定是父母洗的,毕竟‘绝不给医馆添麻烦’!”)
“林医生:我只是个普通医生。网友:不,你是我的神!”(点赞5202)
“新的热梗诞生了:‘你尽管跪,治不好算我输!’——林远志”(点赞4850)
“我宣布,林医生就是现实版的‘神医’!专治疑难杂症!”(点赞3922)
【中立好奇派】
“虽然看不懂,但大受震撼。中医这么厉害的吗?想带我妈去看看哮喘的老毛病。”
“这个‘提壶揭盖’理论感觉好有意思,有没有懂的科普一下?还有什么病可以用这个方法?”
“林医馆在哪里?挂号真的那么难吗?有黄牛号吗?(真诚发问)”
“所以最后这个病人完全康复了吗?慢性支气管炎也一起治好了吗?求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