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383章 深山诊疗录

第383章 深山诊疗录(2 / 2)

林远志同样诊断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给予了补中益气丸,并嘱咐她想办法补充些碳水化合物(如挖掘可食用的植物根茎)。

之后,遇到了因长期坐卧潮湿地面、痔疮急性发作、痛苦不堪准备退赛的中年大叔王建国(一名失业人员,为奖金搏一把)。

林远志并未用药,而是取针针刺其承山穴和二白穴,行强刺激手法。

王建国当即感到肛门坠胀疼痛大减,惊呼神奇。

林远志又在附近找到木芙蓉,取其新鲜叶片捣烂,嘱其外敷患处,以清热凉血消肿。

之后,遇到了夜间小腿频繁抽筋、痛得睡不着的年轻驴友孙小飞。

林远志诊其脉细弦,舌淡红少苔,辨证为肝血亏虚,筋脉失养。

因未带芍药甘草汤等方药,他为其针刺昆仑穴和承筋穴以舒筋缓急,并将自己带的一些干红枣送给他,嘱其每晚嚼服数颗,以养血柔筋。

还遇到了因误食不洁野菜导致腹痛、腹泻(痢疾)的公司职员李哲,林远志用针灸取天枢、上巨虚、足三里等穴清热化湿,调气止痢;遇到了因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导致胃脘胀痛的创业青年赵磊,林远志针中脘、内关、足三里以和胃降逆,理气止痛……

在诊疗过程中,萧宣敏锐地发现,林远志给好几位参赛者都使用了补中益气丸。

她忍不住趁间隙问道:“远志,我发现你好像提前准备了不少补中益气丸,是预料到这种情况会比较多吗?”

林远志一边整理药箱,一边解释道:“是的。像这种极限野外求生,参赛者靠自身捕食,必然是饱一顿饥一顿,长期处于能量摄入不足、营养不均衡的状态,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巨大。这种状态,最易损伤的就是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虚,运化无力,则纳呆、乏力、泄泻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继续说道:“这让我想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他创立‘脾胃论’和‘补中益气汤’的时代背景。他生活在金元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饥饱劳役,生存环境与这些参赛者颇有相似之处——食物匮乏,居无定所,身心俱疲。

当时流行的疾病,很多并非外感瘟疫,而是这种因饥馑劳倦导致的内伤虚损,核心病机就是脾胃元气亏虚。

所以李东垣大力倡导‘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强调补益中气、升举清阳为治疗大法。补中益气汤(丸)正是为此类‘虚劳内伤’证而立。

可见,一位医家学术思想的形成,乃至一个著名方剂的诞生,往往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民众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

中医理论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实践,为解决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疾苦而不断发展的。”

林远志总结道。

萧宣听得入神,由衷叹服:“呵呵,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过去都没有想过,原来一个配方背后,还有这么深刻的历史渊源。”

……

林远志的诊疗过程高效而精准,不到三个小时,便将散布在山林中的二十六位参赛者全部巡诊完毕。

他用针灸、少量中成药、以及就地取材的草药,解决了从头痛、胃痛、腹泻、痔疮到抽筋、虚弱、失眠等多种急慢性问题。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辨证清晰,取穴用药简洁,让随行的谭明和节目组工作人员叹为观止。

“太厉害了!林医生!”返程回营地的车上,谭明激动地说,“我真没想到,中医应对这种野外突发状况和慢性损耗,竟然如此得心应手!又快又准,几乎没什么成本!这一期的素材绝对精彩!‘中医深山救援’这个点,肯定会引发巨大关注!太感谢您了林医生!”

下午五点,节目组在营地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款待林远志和萧宣。

饭后,谭明亲自送他们到停机坪。直升机再次轰鸣着起飞,载着二人踏上归途。

机舱内,戴上防噪耳机,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窗外是五指山连绵的剪影和璀璨的星空。萧宣通过耳机对林远志说,声音带着兴奋和自豪:“远志,今天真的太棒了。效果远超我的预期!你的表现堪称完美,我相信节目播出后,一定会让无数人对中医刮目相看!”

林远志望着窗外的夜色,语气依然平静:“都是一些虚劳外感之证,病机相对单纯。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天灾,长期过着类似甚至更为艰苦的野外迁徙、刀耕火种的生活。

正是在那种缺医少药、环境恶劣的绝境中,真正简便验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医术,才会被反复验证、筛选并传承下来。

针灸、草药、导引……这些中医的外治法、自然疗法,其生命力正源于此。只有在绝境中依然有用的东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萧宣深以为然:“说得太对了,我相信观众看了节目,也能感受到这种跨越时空的智慧。这次真的来对了。我也松了口气,一开始看到那些参赛者痛苦的样子,真怕你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在镜头前会很难堪。”

林远志淡淡一笑:“医生不是神。真遇到我能力范围之外、或者需要现代医疗设备支持的急危重症,我绝不会逞强,会立刻建议他们送医。实事求是,对患者负责,这是底线。”

直升机掠过群山,横穿海峡,向着灯火通明的城市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