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诊室来了一位小患者和他的父母。患儿姓卢,八岁,家长一脸焦急。
“林医生,快帮我儿子看看吧!他的眼睛……”母亲声音带着哭腔。
只见小男孩的左眼眼白(球结膜)严重水肿,高高隆起,使得中间的瞳孔看起来都凹陷了下去,眼周充血,内眼角有少量黄白色分泌物,孩子不时难受地揉眼睛、流眼泪。
“眼睛和眼眶周围疼得厉害,”父亲补充道,“视力倒没影响,看东西还清楚。去儿童医院和眼科专科医院看了快一个月了,说是‘结膜水肿’,用了各种抗生素、抗病毒眼药水,还口服了消炎药,一点效果都没有!医生最后说,如果再不消,可能要考虑做穿刺抽液或者手术切除部分水肿组织……我们一听就吓坏了!眼睛上动刀,风险太大了!这才千方百计托人挂您的号,求您想想办法!”
林远志仔细检查了患儿的眼睛,然后示意他伸出舌头(舌淡红,苔白腻),又为他诊脉(脉缓)。
他沉吟片刻,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转头问站在一旁负责记录的新助理文静如:“静如,中医眼科五轮学说,白睛属什么?对应何脏?”
文静如几乎不假思索,流畅地回答:“白睛属气轮,对应五脏中的肺。《银海精微》有云:‘白睛主肺,肺主气。’”
林远志赞许地点点头:“很好。那么你看,他这白睛水肿,脉缓,舌淡苔腻,非红非热,当属何证?”
文静如仔细观察,谨慎地回答:“眼白肿胀,脉象不数,舌苔白腻而不黄……看起来并非热证,更像是水湿壅滞。肺主通调水道,肺气不利,水湿停聚,上泛于目……”
她的分析有理有据。
“思路正确。”林远志肯定道,“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壅塞,水道失调,则水湿停聚。水湿上犯于肺所主之白睛,故而成肿。治疗当以泻肺利水为主。”
他提笔开具处方:“方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因稍有热象(眼角分泌物、充血),加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再加茯苓、车前子增强利水渗湿之功。先开三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患儿的父母拿着药方,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看到林远志如此笃定,心中也安定了不少,连连道谢后离去。
他们走后,文静如忍不住轻声感叹:“林医生,您辨证用药。又快又准。葶苈大枣泻肺汤,我记得这是《金匮要略》里治肺痈和支饮的方子,您用它来治眼肿,真是活学活用。”
她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用手机快速查阅了一下资料,然后脸上露出惊讶和钦佩的表情:“《眼科六经法要》里确实有记载,认为白睛肿胀、形如鱼胞,多属肺经湿热或气壅,可用泻肺法治之……您看过这本书?”
林远志摇摇头:“没看过。方剂是死的,人是活的。辨证准确,方证相应,经方自然可以活用,不必拘泥于书本原述的主治。”
文静如闻言,眼中钦佩之色更浓,由衷地说:“外面很多人都说您名气大于实力,是炒作出来的。今天亲眼所见,才知道您是真才实学,名不虚传。”
林远志正在整理病历,听到这话,头也没抬,下意识地回了一句:“我哪里虚了?别乱讲。”
语气一本正经。
文静如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是在开玩笑,忍不住“噗嗤”一声轻笑出来,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林医生,没想到您还挺幽默。”
下午,诊室里又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其实是一位复诊的老阿姨,由三位女性亲戚陪同而来。
病情已无大碍,主要是来开点调理的药,顺便给林远志做媒。
“林医生啊,你今年有二十五了吧?有对象了没?我跟你讲,我外甥女可好了!在银行工作,长得漂亮又贤惠!要不要认识一下?”
“林医生,别听她的!我侄女才是真的好!老师!铁饭碗!性格温柔!我给你看照片!”
“林医生……”
几位热心肠的阿姨大婶围着林远志,七嘴八舌,热情得让他难以招架。
林远志无奈,只好一遍遍解释:“谢谢各位的好意,我已经有对象了,真的,不麻烦您们了。”
“有对象了?不可能!从来没见你带过!肯定是骗我们的!年轻人要以事业为重,但终身大事也不能耽误啊!”阿姨们显然不信。
好不容易送走这波热情的“媒人团”,林远志松了口气,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他看了一眼旁边正在整理处方的文静如,随口问道:“静如,你说这种情况怎么解决比较好?既不能太失礼,又不想在这方面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文静如停下手中的工作,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道:“口头否认效果甚微。除非您能提供确凿的证据,比如在某个合适的场合,‘不经意地’让更多人看到您确实有稳定的伴侣,或者由医馆官方发布一些暗示您非单身的消息。否则,这类关心恐怕会持续不断。”
林远志苦笑:“可我确实没有啊。难道要为了这个特意去撒谎?”
“善意的谎言有时是最高效的社交策略。”文静如语气平淡,“或者,您也可以找一位信得过的女性朋友,在某些必要场合临时‘客串’一下,一劳永逸。”
林远志摇摇头:“不想为了这种事把别人卷进来,太麻烦了。”他叹了口气,“算了,顺其自然吧。下次她们再问,我就说我对象在国外留学。”
文静如嘴角微扬,点点头:“这个理由不错,距离产生美,也省去了很多后续追问。不过,如果你拿不出证据来,那些老阿姨还是会穷追不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