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什么?”林远志敏锐地抓住关键。
“凉茶。”吴女士说,“我们本地人嘛,家里常年煲凉茶,街边也到处是凉茶铺。我总觉得自己怕热、爱,嘴里没味,所以经常把凉茶当水喝,王老吉、黄振龙,各种清热祛湿的凉茶,我都喝……”
病因找到了!
林远志心中豁然开朗!他转头问封总:“镜面舌的病机和治法,口诀是什么?”
封总立刻如同背书般流畅地回答:“镜面舌,胃阴竭;光如镜,津液亡;淡白者,气亦虚;急健脾,救胃气;甘温补,慎寒凉!”
“很好。”林远志赞许地点点头,然后对吴女士解释道:“吴女士,你这个问题,根源就在于长期、过量地饮用寒凉的凉茶,极大地损伤了脾胃的阳气。”
他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我们的脾胃,就像做饭的锅灶,需要足够的‘火’才能把食物和水煮熟蒸腾,变成营养输送到全身,也会在舌面上形成一层薄白的舌苔。您长期喝凉茶,等于不断地往灶台里浇冷水,把火都快浇灭了。灶台没了火,锅里的水就无法蒸腾,所以舌面光洁无苔;全身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所以会乏力、头晕、腰酸;胃气虚弱,无法固守,所以会有凉气上逆的感觉。再喝凉茶,就是雪上加霜!”
吴女士听得目瞪口呆,她完全没想到,自己认为“下火”、“养生”的凉茶,竟然是导致自己重病的元凶!
“那、那怎么办啊林医生?我还有救吗?”她焦急地问,声音带上了哭腔。
“别担心,来得及。”林远志语气肯定地安慰她,“胃气虽伤,但未至绝境。治疗的关键在于温补中焦,健脾益气,挽救衰败的胃气。”
他提笔开具处方:
“用补中益气汤加少量黑附片——温补肾脾之元阳,如同给将熄的炉灶重新点燃一把猛火,是挽救衰败阳气的关键。先开七剂。服药期间,绝对禁止一切生冷寒凉饮食,包括所有凉茶、冷饮、水果。”
他详细交代了煎服方法和禁忌,尤其强调了附片先煎久煎以去毒性的重要性。
吴女士千恩万谢地拿着药方离开了。
送走吴女士,林远志心情有些沉重。
他联想到牛大力的恣意妄为,又想到吴女士因无知而自损健康,深感普及正确的中医养生知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他忽然对封总说:“封总,我有个想法。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期中医科普宣传活动?专门讲讲‘凉茶虽好,并非人人适宜’的主题。很多人像吴女士一样,误以为‘上火’就喝凉茶,殊不知可能是虚火,越喝越虚,甚至喝出大病。”
封总眼睛一亮:“好啊师兄!这个选题好!贴近生活,误区又大!在哪搞?在咱们医馆搞个小讲座?”
“影响力不够。”林远志摇摇头,“最好能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借助现在的关注度,让更多人看到。”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林远志把这个想法正式向萧宣提了出来:
“宣姐,有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我今天接诊了一个病人,因为长期把凉茶当水喝,导致胃气衰败,出现了危险的‘镜面舌’。我就在想,我们能不能以杏仁堂的名义,做一期关于‘滥用凉茶危害’的中医科普宣传?通过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发出去,提醒大家避免误区。”
萧宣听完,放下筷子,眼中露出赞赏和商业的敏锐:“好主意!这不仅是公益科普,也能极大提升我们医馆的专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现在杏仁堂公众号关注度已经破百万了,正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发声。内容扎实,切中普遍误区,传播效果应该会很好。我支持!需要什么资源配合,你尽管说。”
这时,坐在一旁的宋金喜却微微蹙眉,谨慎地提出了异议:“林师兄,萧掌柜,这个主题会不会有点敏感?凉茶是整个岭南地区的饮食文化符号,产业庞大,街头巷尾都是凉茶铺。我们这样直接发布‘警示’,虽然是从医学角度出发,但会不会引发凉茶行业的不满甚至抵制?说我们危言耸听,砸人饭碗?”
林远志闻言,沉默了片刻,语气平静却坚定地回答:
“金喜的顾虑有道理。但我们做医学科普,首要原则是尊重科学和事实,对公众健康负责。不能因为可能触动某些利益或习俗,就对明确的健康风险避而不谈。我们要讲清楚的是‘滥用’的危害和‘辨证饮用’的重要性,并非全盘否定凉茶。如果因为怕得罪人就不说真话,那科普就失去了意义。”
萧宣也点点头,支持林远志:“远志说得对。我们立场中立客观,基于中医理论,提醒误区,不是故意针对整个行业。”
宋金喜见两人态度坚决,便也不再坚持,点点头:“我明白了。那就做吧,需要我帮忙整理资料或者审核文案,随时叫我。”
事情就此定下。
当晚,林远志亲自执笔,撰写了一篇题为《都是凉茶惹的祸?——中医教你辨证饮茶,避开健康陷阱》的科普长文。
文章从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出发,详细讲解了“实火”与“虚火”的区别,列举了脾胃虚寒、阳虚体质、气血亏虚、孕妇儿童等人群不适宜过度饮用凉茶的道理,并结合吴女士的典型案例(隐去个人信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滥用寒凉之品的危害,最后给出了“因人制宜,适度饮用,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辨证”的建议。
文章完成后,经过萧宣和宋金喜的审核校对,第二天一早,便通过“杏仁堂”的官方公众号和几个主流短视频平台同步发布了出去。
果然如萧宣所料,这篇文章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
文章本身逻辑清晰,论据扎实,语言通俗,瞬间击中了无数人的痛点。
评论区迅速被刷爆:
“天啊!原来我喝完凉茶就拉肚子不是偶然!我一直以为是清热排毒!”
“感谢林医生科普!我妈妈就是总觉得上火,天天喝凉茶,结果越来越怕冷,明天就带她去看中医!”
“这才是真正的中医科普!有道理!以后不能乱喝了!”
“转发家族群了!拯救了多少盲目喝凉茶的家人!”
……
支持、感谢、恍然大悟的声音占据了主流,文章阅读量和转发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凉茶不能乱喝#”甚至冲上了本地热搜榜。
然而,正如宋金喜所担忧的那样,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也很快涌现,而且来势汹汹!
不少凉茶品牌方、加盟商、甚至是一些本土文化捍卫者,开始在各种平台发声:
“哗众取宠!博眼球!为了炒作自己,不惜抹黑岭南传统文化!”
“凉茶流传几百年,怎么到你这就有害了?简直危言耸听!”
“断章取义!凉茶有很多种,有清热也有健脾的,一概而论就是耍流氓!”
“动了谁的蛋糕?我看是某些‘神医’想推销自己的高价药材了吧?”
“建议凉茶行业协会起诉他!不正当竞争!诋毁商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