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357章 毒药风波

第357章 毒药风波(2 / 2)

“领导这么赏识你,在安阳发展,前途无量!”

“我们都盼着你能留下来,一起共事呢!”

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和众人的盛情,林远志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AY市作为张仲景的故乡,中医文化历久不衰,这是更大的平台……这一切确实充满诱惑。

但他想起了杏仁堂的萧宣的信任,想起了广南那些预约等待他的病人,更想起了自己学医的初心。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婉拒:“领导,洪主任,非常感谢您们的赏识和安排。但我刚在广南站稳脚跟,很多病人是冲着我预约的,我不能一走了之,辜负他们的信任。而且,我的家人朋友都在南省,暂时没有北迁的打算。真的非常抱歉。”

李领导看他态度坚决,眼中闪过一丝遗憾,但也没有强求,反而更欣赏他的品性:“好吧!人各有志,不强求。你这个年轻人,不骄不躁,不慕虚名,难得!这样,那个特许资格证,我还是让他们给你办!算是我个人对你这次帮忙的感谢!以后你什么时候想来河省交流、会诊,甚至开个医馆都畅通无阻!怎么样?这个面子总得给我老李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再拒绝就显得不近人情了。林远志只好感激地答应:“那就太感谢领导了!给你添麻烦了!”

“哈哈!不麻烦!小洪,这事你亲自督办,最快速度办好!”李领导爽朗一笑,吩咐洪涛。

“放心吧领导!保证完成任务!”洪涛连忙应承。

下午,林远志提交了相关的学历、资格证复印件等材料。

洪涛表示,最快明天就能把证办好送来。

傍晚,林远志刚回到旅馆房间,门铃响了。

他打开门,意外地看到李晓薇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口,身后还跟着她的摄像师。

“李记者?你怎么来安阳了?”林远志十分惊讶。

李晓薇笑了笑,带着一丝疲惫却兴奋的神情:“林医生,您这次安阳之行,可是又掀起了滔天巨浪啊。网上那‘毒药风波’,以及您治好市领导疑难杂症的消息,我都听说了。我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纪录片题材,深刻反映了中医在当代面临的机遇、误解和挑战。所以,我连夜赶过来了,想对你进行一场深度跟拍专访,记录你为娄锡兰治疗的全程,并制作成一部纪录片。希望你能同意。”

林远志沉吟片刻。

李晓薇的专业和客观他是认可的,有她全程记录,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澄清谣言,展现中医的真实过程。他点了点头:

“可以。但我有个条件,必须绝对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意愿,所有拍摄需经她和家属同意。”

“这是当然!”李晓薇爽快答应,“那我们就算达成合作意向了?具体细节我们可以稍后签个协议。”

“好。”林远志点头。

“那太好了!”李晓薇很高兴,“对了,既然来了,择日不如撞日,您看现在方不方便,就在酒店会客厅,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访谈,重点回应一下目前网络上最关注的‘毒药风波’?我们需要权威、专业的声音。”

林远志想了想,同意了。

在酒店安静的会客厅,摄像机再次对准了林远志和李晓薇。

“林医生,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说你给吉兰巴利综合征患者娄锡兰开具了含有剧毒中药‘制马钱子’的处方。您能正面回应一下,为什么要使用这味药吗?您不担心它的毒性和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吗?”李晓薇的问题直指核心。

林远志面对镜头,神情坦然,语气平静而坚定:“首先,‘制马钱子’是药,不是毒。用之得当,它是救人的良药;用之不当,它才是害人的毒药。这味药炮制后,毒性已大大降低,0.3克的剂量完全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也是临床治疗痿证的常用剂量,何来‘剧毒’一说?”

他继续深入解释:“其次,关于为什么用它。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属‘痿证’,核心病机是筋脉弛缓,痿软不用。治疗关键在于振奋神经,通络起痿。在所有中药里,制马钱子在兴奋脊髓、增强肌力、通利关节方面的效果,是其他药物难以替代的。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瘫痪的神经和肌肉那把锁。不用它,常规的滋阴清热方药(如清燥救肺汤)虽然能改善体内环境,但起效缓慢,对于急性期后的功能恢复,力量不足。

加入它,是为了加速康复进程,尽快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减轻长期卧床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风险。”

李晓薇追问:“但公众对‘毒药’二字有天然的恐惧。你是否认为,使用这类有潜在风险的药物,是中医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或‘险招’?”

“绝对不是。”林远志摇头,“这恰恰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用药精准的特点。这就像西医使用化疗药治疗癌症,化疗药也是毒药,但它能杀死癌细胞;像提取眼镜蛇毒、蝮蛇毒制成镇痛抗栓药,蛇毒更是剧毒,但用好了能救人无数。

药的毒性,从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医生是否辨证准确,用量是否精准,炮制是否得当,监测是否到位。因噎废食,因为害怕毒性就放弃一味疗效卓著的良药,才是对患者最大的不负责任。”

访谈结束后,李晓薇的团队连夜加班,将这段关于“毒药”的回应访谈,精心剪辑后,赶在第二天一早,发布在了国家电视台的新闻客户端和几个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上。

标题醒目而客观:《独家专访林远志:“毒药”马钱子,是害人毒还是救人药?》

视频中,林远志从容不迫、引经据典、逻辑清晰地阐述观点,与网络上那些情绪化、碎片化的攻击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则专访如同一颗投入沸水的冰块,瞬间让喧嚣的网络舆论降温并发生了微妙的反转。

大量理性中立的声音开始占据上风:

“说的有道理啊!药和毒的区别就在于怎么用!”

“0.3克确实在安全范围,药典有记载,黑子们查查资料再喷吧!”

“西医用的很多药毒性更大,怎么没人说?轮到中医就双标?”

“支持林医生!用药精准,胆大心细!这才是真正的中医精神!”

“那个偷拍断章取义的男朋友才其心可诛!差点耽误女朋友治疗!”

“期待纪录片!想看后续治疗效果!用事实说话!”

虽然依旧有质疑和谩骂,但支持和理解的声音第一次压倒了负面舆论。

黄金秋那条煽动性视频下的评论区,也涌入了大量反驳和指责他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