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325章 毕业考试

第325章 毕业考试(1 / 2)

五天的时光,在紧张的复习和等待中悄然滑过。

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考试如期而至。

考场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翻动试卷的哗啦声,以及偶尔传来的几声压抑的咳嗽,构成了主旋律。

林远志坐在靠窗的位置,身体沐浴着阳光。

他手中的笔几乎没有停顿,从中医基础理论到方剂配伍,从内科辨证到外科处理,再到针灸推拿的临床应用,一道道题目在他笔下流畅地转化为答案。

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竟显得有些短暂。

当结束的铃声终于响起,林远志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检查了一遍试卷,确认无误后才交给王教授收走。

考场外,倪飞鸣、宋金喜、祖千云等人早已聚在一起,脸上表情各异。

倪飞鸣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完了完了,最后那道病例分析题,我辨证错了!患者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我直接就用了麻黄汤。可题干里明明写着‘口渴咽干,舌红少津',这分明是外寒内热之证,该用大青龙汤才对啊!”

宋金喜沉吟道:“我倒觉得这道题考的是卫气营血辨证。患者虽然发热恶寒,但舌红少津已显热入营分之象,当以银翘散合清营汤加减。”

“你们都没考虑脉象吗?”祖千云摇头道,“题干中‘脉浮数而虚'这个细节很关键,这是表证未解而气阴已伤,应该考虑人参败毒散的加减运用。”

林远志静静地听着,忽然开口:“这道题的精妙之处在于设置了辨证陷阱。患者虽见发热恶寒等表证,但口渴咽干、舌红少津提示阴液已伤,若单用发汗解表之剂,必伤津液。我认为当以加减葳蕤汤为宜,既解表邪,又顾护阴液。清补并用。”

倪飞鸣哀嚎一声:“我还把桂枝汤和桂枝加葛根汤的适应证搞混了,这次方剂学怕是要栽了!”

“我是针灸学不太熟,没想到会考这么专业的题。”宋金苦着脸接话,“问‘飞经走气'四法,我就答出个苍龟探穴,其他三个完全想不起来。”

林远志安慰道:“其实都在《金针赋》里:苍龟探穴、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赤凤迎源。”

“算了,既然考完了就别想了,想也没用!”倪飞鸣一拍大腿,“走!去‘老地方’!我请客!庆祝我们终于熬出来了!管他考得好不好,先填饱肚子再说!”

他口中的“老地方”,是校外一家颇受学生欢迎的港式茶餐厅。

几人来到餐厅,找了个靠窗的卡座坐下。点了熟悉的菠萝油、丝袜奶茶、干炒牛河、虾饺皇,食物的香气暂时驱散了考试的紧张氛围。

“来!为我们即将逝去的大学时光,干杯!”倪飞鸣举起奶茶杯,豪气干云。

“干杯!”几人笑着碰杯。

几口热食下肚,气氛轻松了不少。话题很自然地转向了未来。

“飞鸣,你打算去发展啊?”宋金喜打趣道,“看你这么信心满满,是不是已经提前找好工作了?”

倪飞鸣嘿嘿一笑,放下筷子,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和兴奋:“嘿,还真让你们说对了!我打算……创业,已经筹集到资金了。”

“创业?”祖千云挑眉,“做什么?”

“保健品!”倪飞鸣眼睛发亮,“你们看啊,现在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而且,我有中医背景,懂行啊!我打算搞点结合中医理论的保健品,比如‘疏肝解郁’的茶包,‘健脾祛湿’的冲剂,‘补肾固精’的胶囊……名字我都想好了几个,线上线下一起搞,肯定有搞头!”

他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巨大的商业帝国蓝图。

宋金喜无奈地摇摇头:“飞鸣,你这……是不是有点太……商业化了?我们学的可是治病救人的本事。”

“哎呀,金喜,你这就不懂了!”倪飞鸣反驳道,“谁说治病救人就得在医院里?让更多人方便地获得健康,让更多人不要生病,不也是好事?再说了,医院那点工资,够干干什么?我这叫……曲线救国!等我有钱了,一样可以支持中医事业嘛!”

宋金喜不置可否,转向祖千云:“千云,你呢?继续深造?”

祖千云点点头,语气沉稳:“嗯,我准备报省中医大学的研究生。本科学的只是皮毛。我想在经典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再深入钻研一下。省中医院那边的黄宏教授有几个关于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的课题,我很感兴趣。”

“学霸就是学霸!”倪飞鸣竖起大拇指,“佩服!以后你就是我们专业的学术代表了!”

宋金喜笑了笑,说:“我打算去试试考省中医药研究院。那里平台好,资源多,能接触到很多前沿的研究和临床项目。虽然竞争激烈,但我想试试。”

“哇!金喜,这志向远大啊!”倪飞鸣夸张地叫道,“以后就是研究员了,记得提携老同学啊!”

宋金喜推了他一把:“少贫嘴!”

三人说完,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林远志身上。他正安静地吃着虾饺,似乎对他们的讨论并不意外。

“远志,你呢?”倪飞鸣忍不住问道,“你这大神,肯定有更好的计划吧?打算去哪个大医院?省中医院肯定抢着要你吧,你可是国医弟子啊。就算是挂名弟子,那也比一般人都强得多。”

宋金喜和祖千云也期待地看着他。

林远志放下筷子,擦了擦嘴,目光平静地扫过三位好友,缓缓说道:“我……还没想好具体去哪里。”

“啊?”倪飞鸣愣住了,“还没想好?以你的水平,不是随便挑吗?”

林远志摇摇头:“不是挑的问题。我是觉得……我对中医的现状,了解得还不够深。书本上的知识,我们学了很多;医院的实习,也经历了。但真正的中医,在基层是什么样子?那些传承多年的老中医,他们是怎么看病的?怎么传承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民间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宝贵经验?这些,我都想去亲眼看看,亲耳听听。”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所以,我打算毕业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急着找工作,而是去拜访省内的一些名老中医。去他们的诊所跟诊学习,去听听他们的故事,去了解真正的中医生态。等把这些都弄明白了,再决定自己该往哪里走。”

倪飞鸣张大了嘴,半天才合上:“我的天……远志,你这格局……我服了!你这是要搞田野调查啊?哈哈!”

宋金喜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我认为这个想法很有意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医的根在基层,在临床,到处去看看也好。”

祖千云也点点头:“确实。纸上得来终觉浅。深入基层,才能看到更真实的中医世界。远志,祝你一路顺利。”

“谢谢。”林远志笑了笑,“只是……可能要当一段时间的‘无业游民’了。”

“怕什么!兄弟我支持你!”倪飞鸣拍着胸脯,“等你回来,我的保健品帝国说不定都在美国上市了,给你留个首席医学顾问的位置!哈哈,够意思吧?”

几人笑闹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