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264章 我是因为难受而焦虑,不是因为焦虑才难受!

第264章 我是因为难受而焦虑,不是因为焦虑才难受!(1 / 2)

正月初九,各大医院的所有科室都恢复正常上班。

上午八点半,林远志前往老城区的广南综合医院分院报到。

分院是一栋颇有历史感的灰色小楼,方方正正,中间有一个天井,规模极小。

据说这栋建筑最初是市中医医院,后来倒闭了,经过几手买卖,才变成了广南的分院。

分院没有教研科,只有医务科。

“小封,你也在在这里?”

“师兄,昨天下午我去医院办手续,听说你来这边,所以我也来了!”

“如果我没来这边呢?”

“那我可能就到第二人民医院去了,我在那边有亲戚。”

在医务科办公室,林远志碰到了正在填写资料的封总。

办完手续后,两人领到了白大褂和临时胸牌,一同前往分院的中医科。

“听说这边的中医科人稍微多一点。”

“你都提前打听过了?”

“这里的中医科分三个科室,一个中医儿科,一个中医老年病科,还有一个老中医专家门诊。”

“这可就有意思了。”

两人找到中医科办公室。

一个五十多岁,脸色发白,头顶微秃,身材高瘦的男人接待了他们。

此人正是中医科主任郑康明。

郑康明扫了两人一眼,目光落在林远志身上:“林远志是吧……早有耳闻,第一次看到真人啊。没想到你会愿意来我们分院。”

“郑主任,哪里实习不都一样嘛。”林远志淡然回答。

郑康明叹道:“总院的中医科取消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这边虽然病人多,但也只是勉强维持。有一点要提醒你们,这边的工作量,比总院那边要高好几倍,你们做好心理准备。而且来的病人,不是小孩就是老人,哪一种咱们都得罪不起。”

之后,又说了一些工作注意事项,然后问两人:“中医科室现在只有儿科和老年病科门诊,你们先去儿科试几天吧。儿科一直都缺人手。”

两人从办公室出来,根据墙上的平面图前往中医儿科门诊。

封总嘀咕:“什么叫试几天?我感觉郑主任这话里有什么潜台词。”

林远志笑道:“儿科嘛,应付小孩子还有家长很容易让人崩溃。主任大概觉得我们干不了几天就会申请调走,所以才会那么说吧。”

两分钟后,两人来到楼下的中医儿科。

儿科走廊上的候诊椅坐满了人,走道上站满了人。除了患儿外,剩下的都是家长。

耳边顿时充斥孩子哭闹撒娇咳嗽,还有大人说话的声音。

林远志很是意外,同样是儿科,总院那边冷冷清清,怎么分院这边会人满为患呢?

“请让一让……”

两人好不容易才挤过人群,然后跟着其中两个带孩子的家长,一起进入中医儿科诊室内。

“我们是今天来实习的。”

办公室比较大,中间有两个医生,都四十岁左右,一男一女。两人各坐一张办公桌,中间有屏风隔开。

那个男医生说:“啊,郑主任早上有说过了,今天会有实习生和实习医生过来。就是你们两个啊。”

林远志和封总都做了自我介绍。

“总院那边过来的?既然你们都已经有经验了,那基础的东西我就不跟你们说了,开始工作了吧。”男医生说道,“我叫杜射,隔壁那位叫曹德芳。她那边病人比较少,你们先来帮我做事吧。”

林远志和封总两人开始协助杜医生,担一部分问诊和填写病历的工作。

不到一个小时,林远志就摸清楚了这里的中医儿科是怎么回事。

那个曹德芳医生,专门看儿童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

说是看病,但更多时候是通过了解家属的喂养习惯,然后给出一些调整的建议,顺便开一些补脾健脾的中成药。

而杜射医生,专门看儿童慢性病,主要是看慢性咳喘和慢性腹泻。

杜射医生开药似乎偏好开补益的药,大部分也都是中成药,像是什么肥儿丸,健脾颗粒、小儿咳喘克星,咳喘宁之类,还有维生素、钙片。

都没有开方剂的。

原来中医儿科是这样运作的。

果然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虽说处方签上开的都是中药,嘴里说的也是中医理论,也有给孩子看舌诊和脉诊,可是感觉跟真正的中医治病相差甚远。

这时,来了一个戴着眼镜的少妇,抱着一个不到半岁大,还在襁褓中的婴儿。

“医生,这是孩子他之前的病例。”少妇一来就拿出一本厚厚的病例。

杜射医生看过后,道:“去人民医院看过了?便检发现大量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确诊为肠道菌群失调,营养不良……那为什么没留在人民医院看啊?”

“已经看了半个月后,吃了很多抗生素,消化药,止泻药,我感觉孩子的精神越来越差,胃口也越来越差,所以就没继续看了。”少妇说道。

“嗯,现在是什么情况呢?”

“一天拉五六次,水一样黄黄的,有时候是墨绿色的黑糊糊。我都换了好几种奶粉,吃了都没见好,应该不是奶粉的问题。”

杜射看了看患儿的手指,然后捏开患儿的嘴唇,道:“典型的脾虚腹泻啊,没事,开个参苓白术散冲剂回去喝。”

林远志上前摸了摸孩子的手脚和肚子,忍不住说道:“杜医生,这孩子脸色发白,嘴唇没有血色,手脚清冷,腹部柔软,肌肉松弛,除了脾阳虚,肾阳也虚。”

杜射微微皱眉,问道:“林远志,你的意思是我开的药不对?”

“不是,杜医生,我没那个意思。脾虚用参苓白术散,是对的,吃了应该也会有效果,可是阳虚的问题没解决,就容易复发,或者好不利索。”

杜射正要说话,林远志却问少妇:“这孩子病多久了?”

“快三个月了。”少妇无力地说,“出月没多久就出现腹泻,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奶粉的问题,一直换不同牌子,都没见好,才去医院的。住院半个月,也没好,连人民医院儿科医生都说没什么好办法,有的孩子腹泻好几年没好的都有,可能长大后就自己好了。”

昨天林远志才给亲戚孩子小江看过腹泻,对此颇为感慨,因为小江也是病了好几个月没好。

确实,有些孩子小时候得慢性腹泻,长大之后就会好,但也有些始终好不了。

好不了那种,要么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要么就是病重虚脱夭折。

林远志找来压舌板,检查患儿的舌苔,舌淡苔白。

患儿虚软无力,只是哼哼了两声,没有太大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