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喜,你先来吧。”林远志明说了。
宋金喜点点头,然后对着安娜说道:“安娜小姐,那我先给你看看吧。”
安娜笑了笑,用有点口音的中文说道:“好啊。”
“请问,你没化妆吧?”
“没有,因为婆婆说,看中医不能化妆。”
接着,宋金喜给安娜进行了初步诊断。
脉诊、手诊、舌诊都做了。
接着还有问诊。
“请问,安娜小姐,你胃口怎么样?”
“胃口一般,可能是我不太习惯吃中国菜吧……”
“你头晕发作的时候,有什么其他感觉吗?比如天旋地转,眼前发黑,耳鸣头疼?”
“你说的这些都没有,就是忽然手脚发软,脑袋昏昏沉沉的,要坐下来休息半个小时才慢慢恢复正常,之后就感觉浑身无力,走路走累。”
“睡眠怎么样?”
“还可以。”
“月经正常吗?”
“月经?正常的,我没有妇科病。”
“大小便正常吗?”
“小便还好,大便的话……有时候干,有时候烂,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正常。”
“好的,我已经问完了。”
王贺问道:“金喜,怎么样,能找出病因吗?”
宋金喜看向林远志:“让远志也看看吧。”
林远志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笑道:“你这是要跟我打擂台吗?”
“只是想让你也看一下,然后我们可以进行讨论。”
“好吧。”
宋金喜从安娜身前走开,林远志过来补位。
他同样也对安娜进行了脉诊和舌诊。
问诊就免了,因为他也问不出其他宋金喜没问过的问题。
王姐着急问道:“现在能确定病因了吗?”
王贺说道:“王姐,不要着急。远志,金喜,你们两个讨论一下吧。我想看看你们的怎么分析病情和推测病因的。”
林远志先说道:“舌淡苔白,脉细软,脸色微黄,身材消瘦,胃口一般,大便不爽,体虚乏力,这都是中气不足的表现。”
宋金喜说道:“我也这么认为。结合病人说的头晕症状,可以断定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舌下脉络有一点发暗,也有瘀血存在,应该是气滞血瘀,不过还不算严重。但在方剂里要加上活血的药。”
“手掌发白,没有血色,指甲盖颜色也是如此,说明中气虚的前提下,还有血虚。所以应该加一些补血的药。”
王姐忍不住插话道:“对啊,气虚血虚,我给安娜脉了阿胶人参熬汤,补气补血怎么没有效果呢?她说了一个多星期,完全没一点好转。”
儿子也说:“安娜说现在闻到人参和阿胶的味道就想吐……可是我也喝了,我妈也喝了,没这种感觉啊。”
林远志解释道:“病人确实存在气血虚的情况,但是气血虚是因为中气虚,脾胃无法运转食物,无法吸收营养导致的。所以,吃阿胶人参或者其他补药都不会有效。因为同样也吸收不了。这就是常说的虚不受补。”
宋金喜说道:“我实习的时候,就有看到有病人主要要求医生开维生素,蛋白粉……说是检查到身体缺乏这些营养,想要补回来。”
林远志说道:“如果是注射营养剂的话,或许有短暂的效果,口服的话也是没用的。因为根源是脾胃无法吸收营养,不是说吃的东西里没有这些营养。”
王姐恍然大悟,两手一拍,道:“我明白了!原来是先补脾胃,等脾胃好了,再吃补药!”
林远志说道:“不,如果脾胃治好,吃进去的食物营养都能充分吸收,自然能生出足够的气虚,也就不需要吃补药了。我们中医从来不提倡吃补药,都是身体有虚才提倡补,而且补对才有益,补错了反而会制造出更多症状。”
王姐脸色阴沉:“林医生,照你的意思,就是说我补的不对,是吗?”
林远志摆手:“普通人吃阿胶人参煮的汤,其实没什么问题的。我的意思是,有病治病,要用对症的方剂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起作用。”
王姐长叹一声,道:“那你们说说,该吃什么吧!你们是专业的,我听你们的。”
王贺说道:“等等,远志、金喜,你们两个先不要说出来。我这里有纸笔,你们各自写下一个药方,然后再同时亮出来。让我看看你们的开方思路是有什么不同。”
接着,他就从茶几下边拿出一个盒子,取出两纸笔递给林远志和宋金喜,然后又撕下两张白纸给他们。
两人毫不犹豫,低头写出了自己心中可以用来治疗的方剂。
几秒后,两人都对着王贺亮出了自己写的方剂。
林远志写的是:益气聪明汤去黄柏加红花2克。
宋金喜写的是:薯蓣丸去地黄、阿胶、杏仁、大枣。
王姐惊讶地说:“怎么两个人的药方不一样啊!”
王贺面带微笑,说道:“远志、金喜,你们各自说说,选方剂和加减的充分理由吧。”
宋金喜说道:“薯蓣丸本身就是调理脾胃,益气和营,可以治疗气血两虚的症状。方剂中有柴胡、川芎,可以疏肝祛风。去掉的那几位药,主要是因为其太过滋腻,容易败坏原本就虚弱的脾胃。薯蓣丸必须加等量炒糯米做成丸药,不能改成汤剂。”
王贺点评道:“嗯,有理有据。尤其是加入炒糯米这个想法很讲究,因为炒糯米本身就有补中益气的作用。远志,你呢?”
林远志说道:“益气聪明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恒原创的,主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并没有提到治疗头晕,不过只要是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引起的上窍虚症,都可以治疗。因为病人脾胃虚弱,所以去清热的黄柏,因为有血瘀,所以加红花。”
王贺点评道:“能想到这个方剂,也是很了不得啊,确实这个方剂没说可以治疗头晕,列举的那种症状,基本都是老人病,但老人也有虚症头晕的,确实适合。”
王姐憋不住了:“老人病?我儿媳妇安娜才二十六岁啊……怎么会得了老人病呢?”
王贺回答:“王姐,我不是说安娜得了老人病,只是说这个病因和老人耳鸣眼花是一样的。只要病因是一样的,就可以用一样的方剂。这年头,年轻人得老年病的,还少吗?你说是不是?”
王姐一下子就没话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