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末代中医 > 第246章 一开始有效然后又没效了

第246章 一开始有效然后又没效了(2 / 2)

林远志上次的诊断结果是“阴虚燥咳导致的肺痿”,给她开了麦门冬汤。

按照效不更方的原则,如果吃了几副药后症状有所减轻,那就应该继续服用原来的药方。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头几天有效果,后来就没效了。

如果还开原来的麦门冬汤,估计多半也不会有用了。

这并不是说出现了“耐药性”,而是说明原来的方剂,其方向是对的,但还有考虑不够周全的地方。

如果完全不对的话,那开始的几天服药,不会有任何疗效,反而可能增加病情。

封总对于这个患者,倒是印象深刻,一下子就说出来:“我记得当时师兄开的是麦门冬汤吧?怎么会一开始有效然后又没效了呢?我感觉是对症的啊。”

“许女士,你服药后,胃口有没有好转?”林远志问道。

“比之前好一点。”

“会怕冷吗?”

“会。我出门都包的严严实实的。”

“容易口渴吗?”

“还行。”

“晚上有盗汗吗?”

“没有。”

“就是容易累对吧?”

“对,特别容易累,现在走路都觉得很累。”

林远志说道:“我大概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徐荣问道:“小林,你说说看。”

“治疗咳喘,不是有一个原则吗?久咳必虚,许女士这病治疗三年了,所以肯定有虚症,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有气虚,但是麦门冬汤里边本身有人参,所以我就没考虑加补气药,现在又怕冷,说明还有阳虚——肾不纳气。”

封总立即拿小本本记下来:“对,肾不纳气,治疗久咳必须考虑到的情况。”

“肾主纳气,肾虚则不纳气。麦门冬汤可以润降肺气,所以开始喉咙不干了,咳嗽短气也跟着减轻了,可是肾虚无法收纳,肺气降下来无法收藏,所以就没了疗效。想要调整也简单,在麦门冬汤中,加入附子补阳就可以了。”

封总很惊奇的说道:“第一次听说这样加的。在清肺降气的方剂里加补肾阳的药!”

徐荣说道:“有的,临床上碰到有些病人,明明是咳喘,但是也有肾阳虚的症状,比如怕冷无力腰酸腿疼,都应该考虑到肾不纳气的范围。所以该补肾阳就补肾阳。不过,小林,我觉得,附子对于这种阴虚燥咳的病人来说,还是太燥热了,还是换成鹿角霜比较妥当,鹿角霜温通不燥。”

鹿角霜,就是鹿角熬出鹿角胶后剩下的骨质部分,相对于同样可以补阳的鹿角胶来说,鹿角霜要便宜很多。

“好,就用鹿角霜吧,我没意见。”林远志同意了。

徐荣写下药方后,交给许女士,然后许女士就走了。

封总问道:“肾阳虚会肾不纳气,那肾阴虚也会吗?”

林远志说道:“会。一般来说,都是先出现肾阴虚,然后才跟着出现肾阳虚,然后是阴阳两虚。像这个许女士,她舌红少苔,其实就是典型的阴虚,又气虚怕冷,那就是阳虚……”

“就是说阴阳两虚咯!那为什么只用鹿角霜补阳,不加其他药补阴呢?”

林远志眨眨眼,道:“你忘了吗,麦门冬汤的主药麦门冬,它就是补阴常用药啊。”

“啊,对,我怎么忘记这个了!”封总一拍额头。

徐荣抬头说道:“药方我已经发给御信堂了。麦冬我用到了60克,就是为了加强补阴的效果。小林说得对,这病人是阴阳两虚,所以要重视阴阳双补。”

林远志说道:“脑梗引发咳嗽短气,这也挺奇怪的,一般脑梗不是会出现偏瘫之类的症状吗?”

“可能是脑梗通过溶栓药物治好了,阴虚燥咳是属于并发症吧。”徐荣说道,“许女士病了三年,要是能治好也算是幸运的。你们知道吗,很多病人,这咳嗽十几二十年都好不利索,要是碰上感冒,病情加重,那就更不用说了。”

林志远说道:“所以说,治病也需要缘分。”

封总笑道:“听上去有点玄。”

徐荣忽然问道:“刚才那个警察叫你去干什么?”

林远志于是说起大致情况。

徐荣摇头笑道,喝了口水,说:“植物人啊……那可是个大工程,到底喝多久中药,中途有没有去观察病人的舌脉变化……不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候?”

“一定要让他去接受审判才行吗?”封总义愤填膺地说,“那种人渣死了才好,为什么还要抢救她,还要让人伺候他救醒他,简直是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用这资源去帮助有需要的病人不是更好嘛?”

林远志说道:“从你的立场当然是这样认为了,但是人家当警察的,看法肯定就不一样。让每个罪犯受到该有的审判,这才是他们的追求吧。不然碰到通缉犯嫌疑人,全都开枪打死了,那还需要法院干什么?”

徐荣说道:“你们两个,有什么事情等一下下班后再讨论,还剩下最后一个病人,先看完了。”

林远志和封总都不说话了。

接着,走进来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旁边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

这个老太太之前也是来过的,这次是来复诊的。

林远志记得她姓欧阳,陪她来的是她的孙女。

老太太背稍微有点驼,人偏瘦,看起来还算比较精神。

这是林远志看过的,年纪最大的病人。

她的症状倒是很普通。

就是草莓舌,然后只要是吃辣或者热的食物,舌头就会痛得不行,而且大便干结,五六天才一次。

没有舌苔的草莓舌,是典型阴虚上火的舌象。

“老太太,上次给你开的那个药,吃了有效果吗?”林远志问道。

孙女帮着回答:“我奶奶说,大便有改善,以前五六天一次,现在三四天一次。舌头还是没什么变化。”

林远志不用看病历,都记得上次开的是“知柏地黄丸”,专门治疗阴虚上火的。

“吃了多久?”

“一个月了。”老太太自己回答。

林远志给老太太号脉看色。

脉象细数,舌象还是草莓舌,没明显变化。

“徐主任,舌脉和上次一样,还是阴虚上火,你觉得要怎么调整?”

徐荣看着电子病历,说道:“知柏清热效果不行,改用麦冬、玄参效果更强,再加上大黄泻热通便。”

林远志说道:“我觉得加上白附片和肉桂……”

“什么,加上补阳药?”徐荣有点吃惊。

“单纯的补阴清热效果不明显,说明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津不上承。阳虚无法将肾水送上去以济心火,心火上逆,心开窍于舌,所以才会一直都是草莓舌。上有火下必寒,所以我认为可以加几克补阳药试试看。”

徐荣点点头,道:“这是引火归元的路子。有时候用补阴清热药效果不佳,确实可以加上补阳药来进行调整。小林,你这思路越来越广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