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锦看着孙子,眼泛泪光:“一岁多,小龙还不会站起来,不会叫人,我那时候就察觉到有问题了,我让我儿子儿媳带他去儿童医院检查,后来确诊发育迟缓,一直都有治疗啊!我们全家人都没放弃他啊!”
林远志看着白金龙的肚子,问道:“他现在还包着尿布?”
“嗯,他还不会自己去尿尿,经常尿裤子里,所以不得不包着纸尿布。”
林远志从徐荣的办公桌找来压舌板。
“那个,白部长,帮帮忙,让他张嘴给我检查一下舌苔。”
“好!”
白锦一把将孙子拎起来抱在胸前。
“小龙,啊……张开嘴巴爷爷给你糖吃!”
白金龙乖乖张嘴。
林远志用手机打开照明灯,看了一眼病人的口腔,然后插入压舌板,翘起舌头看舌底。
他点点头,说:“可以了。”
接着,他又抓过小孩的双手,检查拇指侧边的指纹。
“他会出汗吗?”
“会,大冬天有时候坐着玩也会出汗。”
林远志说道:“你孙子,不只是肾虚这么简单,还有气虚。”
“那怎么治疗啊?中药可以治吗?”
“从医理来说,是可以治的,但肯定不会在短时间内起效。”
“时间久没关系,我们可以坚持服药,因为其他办法,我们都试过了,两年多了都没效果。我才决定带小龙来看中医的!”
林远志走到徐荣的座位坐下,然后拿起中性笔。
六味地黄丸肯定是基础方,补肾的话,就用补肾地黄丸。
补肾地黄丸跟八味肾气丸不一样,它用来肾阳的药是“鹿茸”和“牛膝”,而不是“附子”和“肉桂”,效力没那么强,没有毒性,适合长期服用。
补肾地黄丸:山药、山茱萸、熟地黄各15克、鹿茸、川牛膝各10克、牡丹皮、白茯苓各9克、泽泻6克。
因为患儿有气虚自汗的症状,所以加上15克黄芪补气敛汗;因为患儿无法控制小便,所以加上缩泉丸和桑螵蛸。
又因为患儿神志不清,反应迟钝,所以加上通窍的“石菖蒲”。
这样组方就结束了。
林远志撕下写好的处方签,道:“这个药方,一天一次,先吃一个月看看效果吧。如果中途出现其他症状,比如感冒发烧,腹泻咳嗽,不能继续服用,等其他症状好了之后才能恢复服用。”
白锦接过处方签一看,道:“果然还是有六味地黄丸啊。”
林远志说道:“白部长,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吗?”
白锦摇摇头,苦笑着说道:“我就看过几本中药书,哪里有什么看法。我最近的血压正常了,还有……夫妻生活也恢复了,这都是我之前没想到的。林医生,其实我应该好好感谢你的。我之前确实有很多无礼的地方。我在这里,跟你说声对不起了。”说罢低下头去。
“哎,白部长,别这样,我可承受不起啊!”林远志摆手。
白锦抬起头,挤出笑容说:“林医生,听说你参加了纪录片拍摄,要拜邓国医为师?”
“白部长哪里听说的消息?”
“我以前是宣传部的嘛,消息渠道还是比较广的。”
“哦,是有这么回事。”
“以后林医生要是真成了国医弟子,恐怕你的号,就更不好挂了。”
“都一样的啊,按照顺序挂的。”
“不,一定有人会动用关系插号的,正常挂号的话,说不定要等上好几个月。”
“没那么夸张吧。国医弟子这个名头,有那么大威力?”
“可能到时候比你想象的还要夸张啊。”
……
几分钟后,白锦抱着孙子离开了。
接着,徐荣和封总两人同时回来。
林远志把刚才白锦孙子来看病的事情大致说了一下。
“发育迟缓跟孤独症、唐氏综合征……是儿科三剑客啊,不会死人,但能把一个家庭给逼疯。”徐荣评价道,“这比什么绝症还可怕。我以前碰到过,就我们医院发生的事,一个父亲在病房里,把只有得孤独症的五岁儿子给活活掐死了。”
封总说道:“父母要照顾那样的孩子一辈子,还担心去世以后没人照顾……确实很惨啊。”
徐荣说道:“不,照顾那种孩子,心累身体累是一回事,最痛苦的是没法跟他们交流,你都感觉不到他们是有感情的。”
林远志叹道:“怪不得现在的人都不敢生孩子了。”
封总追问林远志是怎么治疗的。
林远志说了诊断结果和用药思路。
“大概多久才会有效果?”
林远志回答:“嗯,至少两个月才会有好转,要是说那种截然不同的明显效果,至少要一年以上。这是虚症,天生的,难治。”
徐荣说道:“我以前也治过发育迟缓的孩子,而且七八岁大了。治疗最难的地方是,家长往往等不到起效的那一天,就早早转去别的医院或者寻找其他疗法去了。”
封总说道:“太心急了吧?”
徐荣摇摇头,道:“为人父母的,那种心情我能理解。我也是当父母的人。除非对一个医生非常信任,否则没有家长会愿意拿出几个月的时间,交给一个医生来治。”
封总说道:“那这个白部长,他会把他孙子交给林师兄治吗?他能等多久?”
林远志回答:“这就不好说了,人心难测。不过,我感觉一两个月,应该能坚持下来。因为他之前的高血压和阳痿,现在都好了,他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好了?”封总问道,“怎么好的?高血压和阳痿,也不算是小病啊!”
封总之前没见过白锦,不知道白锦是困难户。
于是,林远志大致交代了一下白锦前几次来看病的经过。
封总感慨道:“这种学了中药,半懂不懂的更难沟通啊,还好终于把他给治好了,他这下总算没话可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