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林远志照常上班。
今天起床一看手机信息,并没有收到余蔓发来的通知。
看来是拍摄进度没有赶上计划,所以才没通知自己今天过去三羊市那边拍摄拜师仪式。
有点期待落空。
昨晚蒋沁芸整的那一出,估计经过一个夜晚的传播,已经众所周知了。
不过,对此林远志也渐渐习惯,反正大家就喜欢看各种绯闻,至于真相如何,没人会关心,而自己没必要去澄清和解释。
中医门诊。
封总是第一个来的,林远志第二个,徐荣则是最后一个。
“林师兄,昨晚没休息好吗?”封总见林远志连连打哈欠。
林远志昨晚把蒋沁芸送到高铁站后,又返回小区,等洗完澡准备睡觉的时候,都半夜一点半了。
“有点。晚上开车挺累的。”
“师兄……”
封总还想打听什么,可是这个时候第一个病人已经进来了,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连续看了八个病人后,徐荣暂停叫号,说先休息一下。
这时,薛玉兰进来,说道:“林医生,董主任让我交个东西给你。”
“东西?”
薛玉兰把一个橘黄色的牛皮纸信封交到林远志手里。
“就是一封信。听说是患者的感谢信。我先出去了!”
一听是感谢信,封总和徐荣都了兴趣,嚷嚷着让大家都看看。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少听说有手写感谢信这种事物了。
林远志把信纸抽出来一看,是两张格子稿纸,遍布黑色的手写字迹。
那卢小姐不愧是老师,字写得还是不错的。
信中大致意思是说,本市大大小小的正规医院我都去过了,该做不该做的检查都做过了,都检查不出病因。
她来广医本来不报什么希望,没想到喝中药后短短三天体温就恢复正常了。
她本来还有点怀疑是烧“自然”退了,跟中药没关系。
因为她前两次发烧,都是两个多月后就自己退烧,但是每次烧退之后,都会感到异常疲惫,浑身酸痛,出院后还会持续十天半个月。
而这一次退烧后却没有之前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头脑异常的清爽,身体也不疲惫。经过对比,她才确信是中药起了作用。
她之前断断续续治疗了快一年,自己也翻了很多医书,从来没想过中医可以治疗这种长期发烧,难以确诊的怪病。
她表示如果下次发作,会来广南中医科挂号,还会推荐身边的亲戚朋友过来。
林远志看完之后,就给徐荣和封总看了。
封总感慨道:“很有诚意的感谢信啊,感觉多了一个中医推广员啊。”
徐荣也说:“这很正常,体验过中医的好处,自然会成为中医的推广员。这比任何理论都管用。”
封总说道:“没想到只是白虎汤加味,会有那么大的效果。说真的,当时林师兄开白虎汤的时候,我虽然觉得方向是对的,但我总觉得火大水小,可能有效果,但是没办法完全退烧,体温稍低一下又会恢复。”
徐荣说道:“哎,像是这种实热证的,如果不是用白虎汤真没办法解决啊。石膏作为一种可以清热透表的中药,有着其他清热药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有时候就是要重用才有效果。”
封总说道:“徐主任,可是《药典》规定只能用到60g啊,最多也没法超过60g。”
“60g你还嫌少啊?多喝几次就有效果了嘛。”徐荣把感谢信递出去。“小林,拿好!这封感谢信很有纪念价值,拿回去好好保存。现在不流行送锦旗,感谢信就相当于锦旗了。亲手写的,不比找人定制要更有价值嘛。”
林远志接过去,笑道:“徐主任说的有道理。对了,徐主任,该叫下一个病人进来了,不然病人在外边等那么久,该有意见了。”
“好。”
徐荣点击叫号系统,然后说道:“下一个病人,19岁,常辉,男,在校大学生,主要症状是——啊,急性白血病确诊?还是昨晚确诊的?优先插号!”
连徐荣这种见多识广的老中医都感到不可思议。
怎么会有刚刚确诊的急性白血病人来中医科插号呢……
破天荒啊!
林远志一听“常辉”这个名字,也是瞬间头皮发麻。
下一秒,一个坐在轮椅上,穿着病服,打着点滴的年轻男子,被一名脸色憔悴的中年妇女推着进来。
林远志一眼就认出,此人确实就是昨晚被自己用针灸救醒的男大学生常辉。
一瞬间,他还以为自己进入平行世界了。
原来世界的常辉是被自己救醒的,而眼前这个常辉却从没和自己有过接触。
常辉满脸倦怠,脸色发黄,两眼微眯,一副随时会睡着的模样。
妇女一见林远志,就带着哭腔说道:“林医生,请你一定要救救我儿子!”
林远志上前问道:“你是常辉的家长吧?”
“对,我是他妈妈!”
“家长你先别激动!先说说是怎么回事?常辉昨晚不是送去医院救治了吗?不可能送来的是我们这家医院吧,我们这里离学校太远了。”
林远志觉得这里头似乎有不合常理之处。
常母于是说起了个中缘由。
昨晚孩子被送到南山安福医院的急诊科进行检查和初步治疗,血常规检测出中度贫血,血小板大量减少,后来做了腰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当时都半夜了,血液科医生不在岗,所以必须等到早上才能和医生商量治疗方案。
常母于是在病房里守着儿子,还好儿子经过输液之后烧退了,也安然睡着了。
早上七点,常母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校长助理乔助理打来的,说有点事情跟常母商量。
乔助理加了常母的微信后,发来一个视频。
——就是林远志使用针灸救治昏迷常辉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