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后,跑腿小哥就把药送到了病房里。
为什么会这么快?
因为蟋蟀和蚯蚓都不需要熬煮,只是打成粉末,放进煮好的糖水里边就行了。
把两碗水煮成一碗水,大火三分钟就够了。
刚才护士已经把红外灯拿过来。
红外灯一般用来照射手术伤口,可以促进伤口更快愈合,大家都想不通林远志为什么会让护士拿这种东西进来。
正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才更为期待。
林远志戴上一双硅胶手套,说道:“刚才我已经打电话让徐主任把中医治疗方案录入郭先生的住院病历,现在可以开始治疗了。”
让人意外的是,他没有去动保温杯里的药,也没去开红外灯,而是拿出了针灸盒。
两排十根两寸的毫针。
“姚护士,请将病人的裤管往上拉,露出膝盖就可以。”
“哦!”
姚护士照办。
“郭先生,接下来会给你的小腿扎几根针,你可以接受吧?”
郭先生点点头,反正他的双腿这几天因为水肿已经开始发麻,针刺也不会有什么痛觉。
林远志在他两条小腿的内侧,按揉了几下,然后分别在阴陵泉、地机和三阴交这三个属于脾经的穴位扎了一针。
水肿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脾虚无法运化水湿,因此扎脾经的三个穴位,以泻湿气。
这三个穴位,往往也被称为专治水肿的三皇穴。
林远志上次从国医大师王英杰的医案中看过。
扎完六根针后,林远志把红外灯安装到床尾自带的移动机械臂上。
针灸并没什么稀奇,而且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红外灯到底用来干什么,这才是大家最为关心的。
摄影机的镜头一直紧紧追踪林远志。
不只是摄影师在拍摄,导演也拿一台小型摄影机从特殊角度拍摄。
结果,林远志却没有把红外灯打开。
他跑去床头柜那边,把御信堂袋子里边的东西拿出来。
除了一次性保温杯外,还有一个小小的纸袋,上边贴着手写的标签【肉桂粉10g】。
林远志拿起纸袋,然后来到病床中间的位置,伸手将郭先生的上衣往上推,露出鼓胀发白的肚子。
郭先生人是比较瘦的,手脚水肿看起来不太明显,但肚子就太突出了,像怀胎四五个月的孕妇。
“郭先生,接下来要进行脐疗给药!请不要乱动,以免把药给洒了。”
郭先生完全被搞蒙了,他哪里想到中医会有这么多花样,一下子小腿扎针,一下子又要脐疗……真的管用吗?
还是说,只是为了在镜头面前表演?制造节目效果?
“哦,好。”郭先生点头。
镜头推近,焦点集中在郭先生的肚脐眼上。
林远志把肉桂粉倒进肚脐眼里,等满了后,叫护士拿医学胶布过来,贴住肚脐眼,不让药粉跑出来。
“肉桂粉贴肚脐,有温阳化水的功效。”林远志解释道。
说着,他把红外灯一把拉过来,调整位置和角度,然后开灯,让红光圈对准郭先生的肚脐,然后把温度调到42℃。
大家这才明白,原来红外灯是这么用的。
“红外灯照着肚脐,等于艾灸的效果,同时肉桂粉受热后,气味会挥发的更快,更快起效。”
为了能够让病人可以快点尿出来,林远志也算是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所知道的方法全都用上了。
隔壁病床的家属都跑过来看热闹,因为他们也没见过这些奇奇怪怪的骚操作。
“郭先生,现在你可以把药喝了,一口气喝完。”
“好的。”
郭先生拿起一次性保温杯,缓缓打开盖子,然后一饮而尽。
“好怪的味道,甜甜的,又有点腥味。”他一脸嫌弃。
林远志笑了笑,道:“虫类药,基本都是腥味的。虫类药善于走窜,比草本药起效快,所以不到半个小时,就会有效果。”
汪华池上前说道:“小林,有你这话,就妥了!”
“那就这样吧,我先回中医门诊了,待会儿有什么情况,汪主任你再通知我。”
“好,你回去忙吧,这边我会叫人看着。那个红外灯和毫针,等一下要怎么处理?”汪华池问道。
“如果病人忽然说想去小便,就把毫针拔了,把灯关了。”
“明白。”汪华池说道,“我会叫人经常过来巡视的。当然,郭先生,你也可以按呼叫铃叫护士进来,陪你去洗手间。”
郭先生直到现在还云里雾里,搞不懂这些人是真的来给自己治病的,还是只是为了拍摄节目而在努力表演。
导演让助理导演留在这里继续拍摄,他带队跟着林远志回中医门诊去了。
余蔓真想留下来,亲眼见识一下,中医是不是真有那么神奇,可是身为制片主任,不能离开团队,所以最后也走了。
林远志回到门诊后,继续协助徐主任看诊。
这两天天气忽然变冷,连续来的几个病人都是来看外感发烧和咳嗽的。
摄制组人员怕被传染,也赶紧戴上了口罩。
那些外感病人就没什么好说了,治疗思路不是发汗就是发汗止咳,因为病因都是差不多的。
大冬天,也不太可能碰到温邪或者湿邪感冒。
摄制组倒是没有不耐烦,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诊断开方的过程,都有拍摄价值的,都必须认真记录。
忽然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
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男人高某,他要看的病就比较特别了。
——糖尿病。
“这位先生,糖尿病应该去看内分泌科。”封总提醒道。
高某烦躁地说:“看过了!没效果,我想试试中医,中医不给看吗?”
人家都挂号了,也不能不给人看。
徐荣一脸为难,谁都知道糖尿病不好治,平时还好说,可是今天有摄制组在场……
林远志却无关紧要地说:“那请坐吧。”
随后,徐荣把高某的检查报告结果给读出来。
“……尿糖三个加,血糖9.7~22.4o/L,一周前被诊断为一型糖尿病。”
还有高某填写的问诊单。
“一天喝水超过4升,一天吃五顿,主要症状有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大便干结两三天才排便一次,体重在一个月内减少二十斤。”
三多一少,高某已经具备了“饮多”、“吃多”和“体重少”,只有“尿多”还没出现。
也就是说,他已经有上消和中消,还没出现下消。
林远志之前为了给蒋豪云治疗糖尿病,查了很多有关糖尿病的医案,也掌握了诸多治疗思路。
像高某这种才确诊不到一个月的病人,可以说有很大的治愈希望,因为病程很短,身体还没出现太大的损害,罢工的胰脏还有机会重新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