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财物以求援!”
“北周末年,
曾以赵王宇文招女,
千金公主,嫁与沙钵略可汗。
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时,
沙钵略可汗与营州刺史高宝宁合谋!“
进拢边地,
攻占临渝镇(今山海关)。
千金公主,又极力劝说,
沙钵略替她娘家北周报仇。
于是突厥大举进攻。
武威、天水、
安定(今甘肃泾川北)、
金城(今甘肃兰州)、
上郡(今陕西富县)、
弘化(今甘肃庆阳)、
延安等地,
遭到严重的抄掠杀伤,弄得“六畜咸尽!
面对突厥的侵犯,隋文帝坚决进行了还击。
他派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卢绩、
窦荣定、
左仆射高颎、
右仆射虞庆,则并为行军元帅,
分道迎击突厥,
打败了沙钵略的进攻。
于是,隋文帝一面加强防御工事!”
兴筑长城和沿边的城堡,
一面采取长孙晟
“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建议,
利用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
阿波可汗等人之间的矛盾,进行离间,
使他们互相攻击。
结果,
阿波可汗投归建牙葱岭以西千泉(怛罗斯河畔)地方的达头可汗。
此后,达头可汗,也正式从沙钵略大可汗的统属之下分裂出去,
成为一个独立的势力!
”
“于是,突厥便分为东西两部分。
沙钵略在西突厥和契丹东西两面威胁之下,
便在开皇四年上表称臣,
愿意“永为藩附”。
从此,保持了边境的和平。
杨坚的北击突厥,打击了游牧帝国的嚣张!”
“同时,稳定了东亚局势。
为隋朝发展,乃至华夏后世安稳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
杨坚挑拨分化及军事打击下,
分裂突厥成两部!”
“东突厥部启民可汗,称臣内附,
上隋文帝尊号“圣人莫缘可汗”,
“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
唯有圣人可汗。
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
意指圣贤的、富厚的君主,
杨坚即为隋朝皇帝,
兼突厥名义上的君主,
是为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
“吐谷浑及东北民族!
吐谷浑,本为羌族。
据有今青海和新疆南部。
其首领则为鲜卑人,魏、周之际始称可汗,
都于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
隋文帝初立时,
吐谷浑统治者吕夸也乘机进扰,
致使隋文帝一度废弃弘州,给隋朝很大的威胁。
文帝命上柱国元谐率步骑数万出击,
吕夸战败逃走!”
“但不久,又来寇边。
开皇三年,汶州总管梁远,又大败吐谷浑。
到隋统一南北后,势力强盛,
吕夸才不敢再来骚扰!”
“开皇十一年,
吕夸死,子世伏立,
隋把光化公主嫁给他。
世伏为部下所杀,弟伏允立,
仍以光化公主为妻!
”
“自是朝贡岁至”,
双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
“如此宏大的帝国版图,
普天之下,除了隋文帝杨坚,谁能做到!?”
周易随口说道!
“
“不考虑杨坚的人品,
从功过的角度来说,
杨坚大体上算是一个功过相当的皇帝。”
“在军事上,
杨坚消灭了南陈,
击败了突厥,
这是杨坚的功。”
“但为了篡位,
从而激发三方叛乱。”
“还有后来,
为了给江南百姓洗脑,
而激起的大起义,
以及因为自己刚愎自用,
兴起辽东之役,
丧师二十多万。”
“这些不必要杀戮和损失,
显然是杨坚的罪过。”
“然后在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是功,
但借着这个机会,加重剥削就是过。”
“统一钱币是功,
但是,纵容诸王肆意铸币,
导致经济混乱,就是过。”
“兴修水利,设立义仓,
这些是功。”
“但义仓一开始,
是让百姓自行捐赠,
于是杨坚不满意,
便要求百姓一定要上缴粮食,
等于成了附加税。”
“而遇到凶年放不放粮,
这就要看情况了。”
“有时候,杨坚会放粮,
不过,有时候杨坚一忙,
比如要东游泰山,
可能他就把赈灾的事情给忘了。”
“减少百姓每年服徭役的时间,
可谓轻徭,这是功。”
“但是,
强行拆户,这也是变相加重剥削。”
“于是乎,
隋朝民贫而国富,
上层的人很幸福。”
“但基层百姓,日子就难受了。”
“在文化上,
杨坚恢复汉姓,
搜集图书是功。”
“但是,杨坚还废除天下学校,
禁止民间音乐和私人修史,
以及毁坏南陈古器,
甚至公开宣传封建迷信,
这些就是过。”
“在政治上
在前人基础上,
让手下编著《开皇律》是功。”
“但杨坚,视法律如儿系,
喜欢当堂打死大臣。”
“而且,到了晚年,
更是酷爱严刑峻法,
甚至让隋朝执法官吏,
都变得不按法条办事,
且残暴起来,这就是过。”
“让均田制和府兵制结合,
兵农合一是功。”
“大索貌阅,在一定程度上,
起到了打击豪强的作用,
还有精简地方机构,
这也都是功。”
“但是被彻查出的荫户,
杨坚又做不好安抚这些百姓的工作。
授予他们的田地,连二十亩都不到,
老人小孩更是被忽视。”
“以至于,让他们难以自存,
这就是过。”
“而且,杨坚还把大量田地赐给诸王、臣子,
做“永业田”(拥有者死后不收回,可以传给后代),
并且,杨坚遵循北齐均田制的规定,
给奴婢授田,
这就导致不少诸王、臣子,
可以通过畜奴的方式,
合法获得更多的土地。”
“这就进一步加剧了,
土地分配上的矛盾,
可谓过矣。”
“杨坚罢免了,
不合时宜的九品中正制是功。”
“但只有被五品以上官员举荐的人,
方能参加考核,
这不是历史的倒退吗?”
“杨坚早先重视吏治,这是功。”
“但是,晚年又纵容杨素败坏吏治,便是过。”
“而要说杨坚,对华夏历史最大的功劳,
那当是在前人的基础上,
整合了三省六部制,影响深远。”
周易这段话说完!
现场所有皇帝,
莫不感叹!
杨坚!
果然!
千古一帝!
实至名归!
服了!
服了!
这次,
是真的服了!
杨坚的形象,
变得无比高大起来!
就连杨广,
都无比敬佩的看向自己的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