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小时后,李峰带人抬来一个简易的人字梯,让人爬上木梯,在用木棍吊着几坨黄泥,封住那四个排气孔。
之后继续添加干柴,等到第二天早上,李峰起来才让值守的猿人停下。
虽然停止了添加干柴,但是这个大土包依旧散发着惊人的热量,让人不敢靠近。
直到第二天下午,温度才慢慢降了下来,但是李峰也没有着急开炉,又等了一晚,才带人敲开土包表面的黄泥。
敲开表面的黄泥后,露出来里面的木头,不过原本满满一窑的木头,此时却只剩下一半,而且都变成了黑色的木炭。
李峰拿出一根木炭,敲了一下,木炭竟然发出类似敲击金属的回音。
李峰高兴极了,他知道,这是质量极高的木炭才会发出的声音。
有了木炭,李峰把握大增,不过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难题。
木炭燃烧的温度虽然比火焰高,但是依旧达不到彻底融化矿石的地步,这时候就需要用到一个辅助工具——风箱。
就是打铁匠必备的风箱,风箱可以使空气急剧的从一处喷出,从而使木炭获得更多的氧气,然后发生剧烈的燃烧,继而使温度升的更高。
李峰先是找来四张狼皮,将四张完整的狼皮修剪成相同尺寸,每张长约四尺,宽约三尺。再用石刀沿着皮毛边缘修整,保留完整的皮毛表面,确保无破损处。
然后就是框架,框架选用直挺的青岗树枝,剥去树皮后晾晒两天,使其更加坚硬。木架按照狼皮尺寸制作,略小于皮毛面积。框架四角钻出小孔,以细小的草绳穿过孔洞,将狼皮固定于木架上。草绳在孔洞间交叉缠绕,形成均匀的拉力。
再沿着狼皮边缘一寸处,用鱼刺钻出均匀的小孔。再拿来羊鹿的皮,切割成细长的皮条。将柔软的苔藓与鱼皮,填充在狼皮边缘形成的夹层中。再用鹿皮条穿过边缘的小孔,沿着狼皮边缘拉紧,间距保持均匀。再保持适当的松紧度,过紧会限制开合,过松则会漏风。
扇叶的连接机构采用青岗木制作的转轴。在木杆顶端凿出圆孔,插入打磨光滑的木质轴芯,狼皮扇叶的木框架与木杆连接处用坚韧的鹿筋缠绕固定,确保开合时不会松动。
然后就需要一个通风口了,还是用黄泥制作,通风口一头呈大喇叭状,向另一头逐渐缩小,
风道与扇叶的连接处用黄泥密封,待其自然风干形成坚硬的密封层。
最后是拉杆的制作。还是选取坚硬的青冈木,长度约六尺。拉杆与扇叶框架连接处采用交叉固定的方式,用烧红的石头在连接点钻孔,最后插入硬木钉。再把木秆与木钉用羊鹿皮连接,这样拉动拉杆的时候就会带动转轴。
最后把扇叶装入框架,进行最后的测试。用力拉动拉杆,拉杆立马以稳定节奏交替转动,随着扇叶规律转动,出风口开始产生持续气流,伸手一摸,凉嗖嗖的。
李峰立马让人拿来木炭,放于通风口前点燃,空气持续吹入木炭中,炭火瞬间变得明亮。原本暗红的木炭很快变成亮黄色,最后发出青白光焰,温度高的可怕。
到了这一步熔炼矿石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