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黄河(2 / 2)

然而,天堑虽险,却阻不断商路的繁华。

因着朝廷多年来对西域的经营和商路的畅通,这处重要的渡口异常繁忙。

大大小小的商队络绎不绝,等待着渡河。

用于摆渡的羊皮筏子数量有限,在汹涌的河面上往返一次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力气。

秦瑶派人去打探,得知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他们的马帮队伍至少需要在此地等待三四天才能全部渡河。

既然急不得,便只能安心等待。

在秦瑶和安禾的指挥下,伙计们熟练地在离渡口稍远,地势较高且相对平坦干燥的地方,圈出了一片营地。

帐篷依次支起,形成一个小小的聚落。

埋锅造饭的炊烟袅袅升起,给这苍凉雄浑的黄河岸边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连续多日的赶路,大家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好好休整一番,检查鞍具,安抚牲口,养精蓄锐。

夜幕降临,黄河的咆哮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更加清晰,如同背景音般笼罩着整个营地。

篝火噼啪作响,火上架着的大锅里,翻滚着热气腾腾的肉汤,混合着干粮的香气,驱散了些许夜间的寒意。

众人围坐在篝火旁,吃饱喝足后,各自闲谈休息。

赵学安凑到了坐在一段枯木上正望着跳跃火焰出神的秦瑶旁边。

他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一点距离,既想靠近,又怕惹她烦。

秦瑶察觉到他的靠近,侧头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没说话,但也没有像最初那样直接出言驱赶。

这种默许的态度,让赵学安心中窃喜,却又更加手足无措。

他想找点话题和秦瑶搭话,脑子里却像塞了一团乱麻。

问行程?太枯燥。聊风景?刚才看黄河时已经感慨过了。说京城见闻?似乎又说过了。

他抓耳挠腮了大半天,急得额头都快冒汗了,眼神慌乱地四处乱瞟,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

忽然,他的目光捕捉到了正坐在不远处一块毯子上,抱着一包桃酥,啃得正香的小环。

一个盘旋在他心里有些时日的问题,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小环姐,”赵学安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只是好奇,而非冒犯。

“你跟着瑶姐姐和安禾姐走了这么多年的马帮,南来北往,见识广,功劳苦劳都不小。按理说,这赎身的银钱早就该攒够了吧?为什么我看你还是奴籍呢?”

他问完就有些后悔,毕竟打听这个似乎有些失礼。

小环正专注于桃酥的香甜,闻言动作一顿,把嘴里那口酥脆咽了下去,然后抬起眼,毫不客气地甩了赵学安一个大大的白眼。

然后抬起下巴,带着点小得意,又有点被小瞧了的不满,说道:“谁跟你说我现在还是奴籍了?”

“啊?”赵学安愣住了。

小环拍了拍手上的点心碎屑,坐直了身子,语气清晰地说道:

“告诉你,我的奴籍,早在我及笄那年,夫人就亲自去官府给我销了。”

她看着赵学安惊讶的表情,继续道:

“夫人不单没要我一文钱的赎身银,反而还给了我一个好大的红封,里面装着足足一百两银子呢。”

“说是给我的及笄贺礼,让我自个儿留着,以后无论是想嫁人置办嫁妆,还是想做点小买卖,都有个底子。”

火光映照在小环圆润的脸上,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与对苏秀音的感激。

“夫人说,我从小就在刘家,情分早就不是主仆能论的了。给我脱籍,是让我将来能堂堂正正地做人,不必矮人一头。”

赵学安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他没想到,刘家对待一个丫鬟,竟能如此仁厚。

他下意识地看向秦瑶,只见秦瑶依旧望着篝火,嘴角却似乎微微勾起了一抹极淡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