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玥一听,立刻涨红了脸,连连摆手拒绝:“这怎么行!不行不行!那么多药材,都是钱……”
刘昌的态度却难得地强硬起来,打断她的话:“这不仅仅是为了你,你就当是我为那些你可能帮助到的妇人和孩子,尽一点力所能及的心意吧。不要再拒绝了,就这样定了,好吗?”
他看着秦玥,眼神诚恳而坚定,随后又轻声补充了一句,像是在对她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
“玥儿,我们都要……好好长大。”
秦玥望着他,最终郑重地点了点头:“嗯!好好长大。”
出发那天,从岩帅家借来的马车几乎被秦阳和隋父塞得满满当当。
各种耐存放的干粮、肉脯、咸菜、米面,厚厚的被褥衣物,防身的刀具,以及刘昌和周掌柜准备的药材,两人恨不得把整个家都给她搬上去。
秦玥看着那被塞得几乎无处下脚的马车,又是感动又是哭笑不得,连连保证:
“爹,外祖父,够了够了!再装车轱辘都要压扁了!我们又不是不回来了!”
她朝着送行的家人用力挥挥手。屠老三一扬马鞭,吆喝一声,马车缓缓启动,驶离了石城。
林郎中因为年事已高,不再适宜长途奔波,便和阿依留在了石城。
他站在门口,望着马车远去消失在尘土中的背影,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
他果然没有看错人,这个徒弟,心性和志向,远非寻常男子可比。
他们的第一站,便是距离石城相对较近、且与秦家有旧的佤山寨子。
阿土虽然是佤山人,但他很小就跟着父母下山在石城居住,对佤山寨子的记忆已经模糊,情感也相对疏离。
几人没有冒失地直接进入寨子,而是先去找了头人岩罕。
岩罕听完秦玥他们的来意,尤其是得知秦玥是想为寨子里的妇人看看孕期调理、记录生产经验,以便将来帮助更多人时,他立刻肃然起敬,连声道:
“这是大好事!大善事!我们佤山必定支持!”
他立刻派出手下,挨家挨户地去传话:“寨子里来了个汉人郎中,医术好,心肠也好,专门给妇人家看身子,不要钱。家里有怀了娃的、身子不爽利的妇人,都可以来头人家让郎中瞧瞧。”
他还特意叮嘱传话的人,一定要强调:“这位小郎中,是帮我们种出两季稻的秦阳兄弟的女儿。”
秦阳因协助周农官在佤山成功推广两季稻,在大部分佤山人心中,那是有着大恩德的人。
此刻一听是他的女儿来到寨子行医,人们顿时放下了戒备和疑虑,纷纷涌向岩罕的家。
没过多久,岩罕家的院子就被闻讯赶来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有怀揣希望的孕妇,有带着孩子的母亲,也有来看热闹或真有其他病痛的族人。
人潮汹涌,险些把岩罕家的院门都挤坏了。
岩罕见状,又是高兴又是头疼,赶紧又加派人手,维持秩序,让大家排好队,挨家挨户地来,以免惊扰了郎中看诊。
秦玥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她不仅仅是给孕妇看诊,对于其他前来求医的佤山人,只要是她能力范围内能看的、能帮上忙的,她都尽心尽力地为她们诊治,耐心询问,仔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