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第二天一早,几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就有些拘谨地站在了隋安儿家院子门口。
有男有女,个个眼神清亮,手脚看着就麻利,正是听话、肯学、不会偷奸耍滑的年纪。
隋安儿简单问了问,心里便有了底,暂时先留下了四个看起来最机灵壮实的。
家里的新灶台搭建还需要几天时间,但衙役说了,粮草明日就可能送到。
秦阳和隋安儿一合计,决定先借用苏春意家的灶房应急。苏春意和屠老三自然没有二话。
然而,粮食堆放成了大问题。几百人吃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总不能堆在院子里日晒雨淋。
隋安儿家早已住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空余房间。
屠老三见状,二话不说,立刻动手将自家那间堆放杂物的柴房彻底清理出来,打扫得干干净净,又找来厚木板垫底防潮,临时充当粮仓。
“还得防耗子!”屠老三心思细,“这么多粮食,最招那些东西。”
他用小鱼干“聘”了两只机灵可爱的猫官回来。
秦熙欢喜得不得了,给一只通体鹅黄的小猫取名“蛋黄”,另一只浑身乌黑油亮的小猫取名“煤球”。
两只小猫迅速上岗,在粮仓附近巡逻,喵喵叫着宣告主权。
刚把柴房收拾妥当,第二天下午,衙役们就赶着驴车,将第一批粮食和调料送来了。
几大袋陈米、一些杂豆、少量的粗盐、更少的豆油,还有少许干菜和一堆不算新鲜的蔬菜……林林总总,将临时粮仓堆得满满当当。
秦阳看着这些官拨物资,心里明白,这饭要想做好,自家恐怕还得贴补些东西。
为了方便两边穿梭忙碌,秦阳特意去找了房东,好说歹说,又塞了些钱,并保证退租时一定将墙体恢复原样,这才得到许可,在自家和苏春意家之间的院墙上,打通了一扇简便的木门。
这样,人员、物资调动起来就方便多了,无需再从街上绕行。
晚上隋父收铺回来,顾不上休息,先到临时粮仓查看。
他抓了一把米在手里搓了搓,又凑近闻了闻,眉头微皱:
“都是些陈米,香气差多了。”
又看了看那些蔬菜和寥寥无几的油罐:
“菜也不水灵,肉腥更是别想,这点豆油,够干什么?还不够润锅底的。”
各种调料也是缺东少西。
但既然接了这活儿,就不能糊弄。隋父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
“光靠这点官油不行,味道出不来,役夫干活重,肚子里没点油水扛不住。咱们得贴补点,用两掺油。”
“把咱铺子里用的猪油掺在这些豆油里,这样既能让他们沾点荤腥,饭菜味道也能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