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准备(2 / 2)

隋安儿接过话,显然夫妻俩已经初步合计过:“我们想着,就去城门口那块空地上摆。那儿人来人往,进出城的、等活计的、路过歇脚的,人多,热闹。最关键的是,以后咱们家自己盖房子,不也就在那附近吗?到时候老顾客来找,也不至于换了地方就找不着人,能接着做熟客的生意。”

秦玥听了,觉得爹娘考虑得挺周全,点了点头。她咬着筷子头想了一会儿,提议道:“那……要不就卖炒菜?现炒现卖,锅气足,闻着就香。”

隋安儿却微微蹙了下眉,沉吟道:“炒菜是好,但在路边摆摊卖,总觉得不方便。一来油烟大,二来现炒费工夫,若是人多等急了就走了。再说,锅灶家伙事儿也多,推起来不方便。”

秦玥眨了眨眼,忽然想起一事,说道:“娘,前两天王夫人带我们读《京城风物志》的时候,书里提到过,京城里有种吃食摊子,是在家里把菜都提前炒好了,分门别类装在干净的盆里或者锅里。”

“用一辆小车推着,走街串巷地卖。有些人家懒得自己开火做饭的,或是家里突然来了客来不及准备的,就拿着碗盆出去买。还有那些在码头扛包的力工、河上的船夫、赶车的车夫、抬轿的脚夫,到了饭点,也常买这个吃,又快又实惠,能填饱肚子。”

经秦玥这么一描述,秦阳和隋安儿立刻想起来了,确实有这种形式。

夫妻俩对视一眼,都觉得这法子可行。提前在家把菜做好,省了现场烹炒的忙乱和油烟;用车子推着,移动也方便;而且菜品一目了然,客人选择起来快,付钱就能拿走,最适合赶时间的人。

“玥儿这主意好!”秦阳一拍大腿,脸上有了笑容,“这个法子稳妥,我看能行!”

隋安儿也点头觉得可以。

主意初步定下,一家人又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些细节,这顿饭吃得格外有滋味。

晚上睡觉前,秦阳和隋安儿吹灭了油灯,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朦胧月光,将家里那个收着所有银钱的小木匣子拿了出来,放在桌上。

两人将里面的碎银子和铜钱全都倒了出来,一枚一枚、一小块一小块地仔细数了好几遍。

最近最大的一笔开销,就是给林郎中布置正房,添置那些新家具和香案。

林郎中对他们的恩情重如山,夫妻俩挑的都是好的木料,这些去掉了他们积蓄的一大半。

但数着钱,两人心里没有一点后悔,只觉得这钱花得值当,心里踏实。

再刨去租房子、日常嚼用以及其他零碎花销,匣子里剩下的银子,满打满算也不到十两了。

隋安儿看着那不多的银钱,思忖着说:“眼看天气一天比一天凉,很快就要入冬了。要是只用普通木桶装菜,推到城门口,北风一吹,没一会儿就凉透了,油花都得凝住。最好得想法子保温。”

她顿了顿,接着说,“我琢磨着,得去订做几个厚实的砂锅,专门用来装菜。砂锅厚,能存住热乎气,上面再严严实实地盖上盖子,保温效果肯定比木桶强不少。”

秦阳点头表示赞同,又补充道:“光靠砂锅自个儿保温,时间长了也不行。咱还得准备一个小泥炉子,带点耐烧的炭。要是哪个菜凉了,就能把砂锅坐到小炉子上热。”

“对,是这么个理儿。”隋安儿觉得丈夫想得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