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肯定有他们的庆祝法子,咱们也得表示表示啊。”阿土挠着头说。
刘昌点点头:“是啊,玥儿肯定最高兴了,咱们给她准备个礼物?或者也给她办个小宴席庆祝一下?”
“办宴席!”阿土眼睛一亮,“这个好,就咱们几个,不跟大人们掺和,就请玥丫头,还有秦熙和阿依她们仨。”
他说着,忽然想起一个人,又道:“哎,对了,还可以叫上孙知言,就是知府的小少爷,人挺好的,跟玥丫头也是朋友,正好也借此机会介绍你们认识。”
刘昌早就从阿土和秦玥嘴里听说过孙知言,也对这位没什么架子的小少爷挺好奇,闻言立刻点头:“好啊!人多热闹!”
第二天晚上,两人吃过晚饭,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一起往知府后院那边溜达。
到了侧门,阿土熟门熟路地跟门房打了招呼,门房也认得他,笑着进去通报。
没过一会儿,孙知言就快步走了出来。他看到阿土带着一个陌生的少年一起来,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阿土!你来了!这位是……?”
阿土一把拉过刘昌,大大咧咧地介绍:“这就是我常跟你说的,刘昌。”
随后看向刘昌说:“这就是孙小公子,孙知言。”
刘昌虽然性子比阿土沉稳些,但第一次这么正式见知府家的公子,还是有些拘谨,忙拱手行礼:“刘昌见过孙小公子。”
孙知言依旧一点架子也没有,笑着还礼:“刘昌兄弟,快别多礼,叫我名字就行。阿土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早就听阿土提起你很多次了,快请进。”
三个少年年纪相仿,很快那点生疏感就没了。孙知言把他们请到自己书房里,还让小厮上了茶点。
阿土喝了口茶,便说明了来意:“知言,我们想来想去,玥丫头脱籍是天大的喜事,我们想就我们几个小的,单独给她办个小庆祝宴,你觉得怎么样?”
孙知言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脸上是藏不住的开心:“这个主意太好了,我正想着该怎么给她道贺呢,算我一个。”
刘昌见孙知言这么爽快,也很高兴。
孙知言想了想,又说:“既然要请,不能只请秦玥一个,秦熙和阿依也得请上才好。”
阿土和刘昌异口同声:“那是自然。”
接着,三人开始商量具体怎么办。阿土先问:“咱们是去外面饭馆吃,还是就在家里弄?”
刘昌摇摇头:“去饭馆没意思,显得没诚意。自己动手做,心意更足些。”
孙知言表示赞同:“刘昌说得对,自己弄更好。地方就在我这院子里就行,清静,也没人打扰。而且。”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认真,“既然要办,咱们就办得正式一点。我见大户人家请客,都会下帖子的。咱们也给秦玥她们三个写个请帖,怎么样?”
“写帖子?”阿土和刘昌都觉得这主意新鲜又郑重,连忙说好。
于是日子就定在了两天后,写帖子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字写得最好的孙知言身上。
他很是重视,专门找来了他觉得最好看的洒金笺,又仔细地磨了墨,端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写得极其认真,生怕写错了字或者墨点污了纸张。
写好的三份请帖,由阿土负责送去,他跑到秦玥家,把帖子分别给了秦玥、秦熙和阿依。
秦玥接过那张精致的洒金笺,打开看着上面工整又透着认真的字迹,邀请她两日后赴宴,庆祝她脱籍之喜,落款是阿土、刘昌和孙知言三个人的名字。
她的心里像淌过一道暖流,脸上不由自主地绽开大大的笑容,对着阿土用力点头:
“嗯!阿土哥,你告诉他们,我一定准时到!”
隋安儿知道了孩子们要单独给秦玥庆祝的事,心里也觉得暖暖的。
她特意带着三个姑娘去街上买了新衣裳。
到了赴宴的那天傍晚,她又亲自给三个姑娘梳好头,换上崭新的衣裙,将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才让她们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往孙知言的院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