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山珍(2 / 2)

说罢,岩罕大步流星地走向后厨,很快,里面便传来了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更加浓郁诱人的香气。

前厅里,茶香袅袅。周农官与秦阳一边品着这难得的古树茶,一边闲聊着农事。

秦阳对农事越发上心,趁机向周农官请教了许多沤肥、防虫的细节,周农官也乐得解答,气氛融洽。

约莫半个时辰后,浓郁的饭菜香气如同汹涌的浪潮,彻底压过了茶香,从后厨席卷而来,霸道地勾动着每个人的馋虫。

“开席喽!”

岩罕洪亮的声音响起,他亲自端着硕大的木托盘走了出来。

后面跟着几个伙计,将一道道热气腾腾、色彩鲜明、散发着奇异香气的菜肴摆上了竹制的长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道“山韵楼”的招牌。

接着上桌的,是一盘色泽金黄、模样有些奇特的菌子片,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奇异香气。

“来来来,尝尝这个,当季的头彩,‘变脸青’。”

岩罕指着这盘菌子,脸上带着一丝神秘和自豪。

“这宝贝性子烈,带点毒性,但味道是顶顶的鲜。”

他解释道:“为啥叫‘变脸青’?你拿指甲掐它一下,或者用刀一切开。”

他做了个切的手势,“那伤口的地方,唰!立马就变成靛青色,快得很,所以得了这名儿。不过放心,按老法子做,保管没事。”

这“变脸青”被切成了薄片,看得出是先在宽油锅里半炸半炒过,边缘微卷,带着焦脆感。

岩罕说,这油温火候和一刻钟的烹制时间,是去除毒性、激发鲜味的关键。

出锅前,又加入了大量的干辣椒段和蒜片,猛火爆炒了半刻钟。

此刻,菌片上沾满了金黄的蒜片和红艳的辣椒段,视觉冲击力十足,那奇异的香气混合着霸道的辛辣,直往人鼻子里钻。

这盘“变脸青”刚放下,岩罕又转身端上来一盘分量十足,色彩更加缤纷热烈的硬菜。

只见宽大的木盘中央,堆着油亮喷香、切成小块的黑皮鸡肉,周围点缀着大量碧绿的撇菜根、香柳和深绿的大芫荽。

“这是咱们山里跑的‘黑皮鸡’,配上咱们这儿的山野香料,大火爆炒。”

岩罕介绍着做法,“锅里下宽油,烧得滚烫,先放干辣椒、小米椒圈、姜片、蒜瓣、花椒粒,‘滋啦’一声爆出香味。”

“等那辣味麻味直冲天灵盖时,然后赶紧下鸡块,大火猛炒。”

“到鸡皮收紧,颜色变白,烹入一勺苞谷酒,‘轰’地一下,火苗窜起,酒香瞬间锁进肉里。”

“最后,下这提味的撇菜根、香柳、大芫荽,撒盐,再来点提香的草果粉,翻匀了就得,要的就是这口锅气和鲜嫩劲。”

最后上桌的是一大盆汤,却显得格外清爽简单。

一个粗陶盆里,盛着煮得半透明、呈现出玉质感的白色瓜瓤,浸在清澈见底的汤水里。

没有油星,就这么清清白白的一盆。

“这天儿燥热,”岩罕指着汤盆。

“喝点这个最舒坦,‘油瓜’,清水煮熟,啥调料都不放。放凉了吃,清甜解暑,刮油去火。”

满桌的菜肴,香气交织碰撞,如同在演奏一曲狂野而和谐的山林交响乐。

鲜味十足的“变脸青”、浓烈鲜香的“小炒鸡”、脆嫩多汁的“薄荷排骨”、醇厚软烂的“鸡肉烂饭”、以及那盆返璞归真的“清水油瓜”……

每一道都充满了西南边陲的野性魅力和佤族人家待客的浓烈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