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就是能看清水底下鱼的机器?”大壮围着探鱼仪转来转去,好奇地摸摸这,摸摸那,如同看到了稀世珍宝。
赵小山也眼睛发亮,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设备上的灰尘。
张西龙虽然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些“高科技”,但他凭着前世的一些零星见识和说明书,显得比大壮他们镇定得多。他仔细研究着说明书,又回忆着周秉义在电话里交代的要点。
接下来的几天,张家院子变成了临时技术课堂。张西龙带着大壮和赵小山,对照着说明书,一点点研究如何安装、连接、操作这些设备。
将探鱼仪的换能器安装在船底合适位置,连接主机和记录器;将电台的天线高高竖起,连接主机和电源;校准磁罗经和测向仪…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看不懂的术语就去公社找有学问的人问,线路接错了就反复调试。
期间闹了不少笑话。比如大壮第一次打开电台电源,被里面突然传出的嘈杂通话声吓了一大跳,差点把话筒扔出去。又比如调试探鱼仪时,因为灵敏度没调好,屏幕上一片混乱的雪花和杂波,被大壮调侃说是“看到了龙王爷的胡子”。
但三人都没有气馁,凭着一股韧劲和钻研精神,硬是将这几台铁疙瘩基本摸透了。
终于到了试机的一天。“海龙号”再次驶出码头,这次不是为了捕鱼,而是为了测试新装备。
打开探鱼仪电源,屏幕亮起,随着船只航行,纸卷缓缓移动,笔尖在纸上划出起伏的曲线。开始依旧是杂波,但当张西龙按照说明书调整增益和灵敏度后,奇迹出现了!
只见纸卷上清晰地显示出海底的轮廓线,而在某个水层,出现了一团密集的、跳跃的回波信号!
“有鱼!
大壮和赵小山立刻扑到船舷边往下看,虽然肉眼什么也看不见,但他们相信机器显示的结果!
张西龙果断下令下网。拖网作业完成后起网,果然网里收获了相当数量的渔获!虽然不如之前爆网那么夸张,但证明探鱼仪是有效的!它能大大减少盲目下网的次数,提高捕捞效率!
单边带电台里,不断传来附近海域其他船只的通话声,交流着鱼情、天气和位置信息。虽然嘈杂,却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户。张西龙甚至尝试着调到了气象广播频率,里面正播报着未来几天的天气和海况预报!
“太好了!以后出海心里就有底了!”大壮兴奋地挥舞着拳头。
赵小山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抚摸着那台还在工作的探鱼仪,如同抚摸着一件珍宝。
张西龙站在舵楼里,听着电台里的声音,看着探鱼仪屏幕上闪烁的光点,手中握着更加精准的磁罗经,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掌控感和信心。
“海龙号”的征程,从这一刻起,才真正迈入了新的阶段。它不再是一条仅凭经验和勇气闯海的普通渔船,而是一条开始拥抱现代科技、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新式渔船。
虽然前路依旧充满挑战,但张西龙相信,凭借这条船,这个团队,还有这些逐渐掌握的现代化工具,他一定能在这片蔚蓝的疆场上,闯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返航的路上,夕阳将海面染成金红色。张西龙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规划下一次真正的生产性航行了。
他的目标,不再是近海的零星鱼群,而是更深、更远、资源更丰富的神秘渔场。
探索,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