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秋叶玄天录 > 第9章 凤青璇再试探

第9章 凤青璇再试探(2 / 2)

午后偏斜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她绝美无俦的侧脸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将她清冷出尘的气质衬托得愈发不食人间烟火。只是,那双往日总是带着几分疏离与审视的凤眸中,此刻那锐利的锋芒似乎悄然收敛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探究。

“叶道子。”她红唇轻启,声音如昆山玉碎,风动琳琅,清越中带着一丝天然的矜贵。

“凤师姐。”叶秋停下脚步,微微颔首回礼,神色平静无波,既无受宠若惊,也无丝毫厌烦,仿佛面对的只是一个寻常的同门。他对这位丹峰真传、凤家嫡女的印象,依旧清晰地停留在第六卷那场丹斗的激烈,以及其后凤家若有若无的试探之上。

凤青璇看着他这副平静得过分的模样,心中那丝因主动拦人而产生的细微别扭感更重了些。她沉默了片刻,素来习惯于被人仰望、被人讨好的她,此刻要向一个曾让她尝到败绩、年纪还如此幼小的“对手”开口请教,实在有些难以启齿。骄傲与求知欲在内心激烈交锋。

最终,还是对未知领域、对更高丹道境界的渴望,压过了那点无谓的颜面。

“你方才所讲,以道纹引导草木内在生机,顺应其性,而非依靠强大灵力强行催谷速成,”她斟酌着用词,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是平等的探讨,而非质疑,“此中道理,不知……可否应用于品阶更高、灵性更强的灵植?譬如……生长极其缓慢、对培育环境要求近乎苛刻的千年份‘凤血芝’?”

凤血芝,乃是炼制多种五阶以上丹药不可或缺的主药之一,性如烈火,狂暴难驯,培育过程极其艰难。寻常木系滋养法术对其效果甚微,若强行以精纯木灵力或秘法催生,极易引动其内蕴的那一丝稀薄的凤凰真火反噬,不仅前功尽弃,甚至可能伤及培育者自身。这是困扰修真界无数丹师,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公认难题。

她抛出这个问题,表面是请教,内里却藏着七分试探,三分不易察觉的期待。她想亲眼看看,亲耳听听,叶秋那套听起来无所不包的道纹理论,当面对真正高阶、复杂的现实难题时,是否还能自圆其说,是否真的具备触及并解决更高层次问题的潜力。

叶秋抬眼,清澈的目光落在凤青璇那张倾国倾城的脸上。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对方语气中那努力掩饰却依旧存在的试探意味,但同时,他也敏锐地捕捉到了那隐藏在一丝困惑之下的、真实的求知火花。

他略一沉吟,并未直接回答“可以”或“不可以”,而是话锋一转,反问道:“凤师姐可知,凤血芝其性为何如此酷烈难驯,排斥寻常培育之法?”

凤青璇几乎是下意识地依照典籍所载回答:“自然是因为其内蕴一丝源自远古神凰的稀薄真火,性属至阳至烈,与寻常草木温和生机相冲……”

“那这一丝凤凰真火,在芝体之内,是以何种形态存在?是如同烟雾般均匀弥漫于芝肉每一寸,还是有其核心的凝聚节点,如同人体窍穴?其与凤血芝本身的木属生机本源之间,是纯粹的水火不容、相互对抗湮灭,还是某种更为复杂、在对抗中寻求共生的奇异平衡?”叶秋连续发问,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一个比一个尖锐,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剥开表象,直指那被无数丹师习以为常、却从未深思过的本质。

凤青璇彻底怔住了,檀口微张,一时间竟无言以对。这些问题,她从未想过,也从未在任何凤家珍藏的丹道典籍中看到过相关论述。那些典籍,大多只记载凤血芝的特性、药效、采摘时机以及培育的大致禁忌,何曾如此抽丝剥茧、深入到近乎微观本质的层面去探究其内在的“道理”?

叶秋见她神色,便知她未曾涉足此层思考,于是不再卖关子,继续平静阐述:“万物有纹,知其纹,方能明其理,顺其性。凤血芝亦不例外。其表现出的酷烈难驯,根源在于其内部那‘真火之纹’与承载它的‘木属生机之纹’未能达成完美的交融与平衡,彼此冲突、消耗,故而对外界灵力刺激异常敏感且排斥。若能以神识细致入微地感知,寻得其内部两种纹路运行、交织的关键节点,再以特定的、具备疏导与调和作用的‘中和道纹’或‘引导道纹’进行介入,令狂暴的真火之纹不再灼伤、压制木纹,反而能在某种玄妙的平衡下,转化为滋养其生机的特殊养分……那么,或许无需依赖霸道的外力强行催谷,其本身的生长速度与最终成品的灵药品阶,亦能获得自然而显着的提升。”

他语气平淡,仿佛在陈述一个如同“水往低处流”般简单自然的道理。

凤青璇却听得心神俱震,脑海中仿佛有惊雷炸响!疏导调和真火之纹与木纹?让相克的力量转化为相生?这想法简直颠覆了她所有的丹道认知,堪称离经叛道、天方夜谭!但……不知为何,看着叶秋那双清澈见底、没有丝毫闪烁与虚浮,只有纯粹理性与笃定的眼眸,回想起他之前种种不可思议的作为,一个荒诞却又无比强烈的念头在她心底滋生——或许……或许这条路,真的存在?只是无人发现,无人敢想?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胸腔内翻涌的惊涛骇浪,将那份震撼强行按捺下去。她抬起眼帘,深深地看了叶秋一眼,这一次,目光中少了许多之前的审视与隐晦的敌意,多了几分前所未有的郑重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叶道子今日之言,确实……令人茅塞顿开,耳目一新。”她微微欠身,行了一个简短的半礼,这在她而言,已是极高的认可。

叶秋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微微颔首回礼,不再多言,侧身绕过她,步履平稳地向着讲法堂外走去,小小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门廊的光影之中。

凤青璇独自站在原地,午后的阳光将她的影子拉得悠长。她望着叶秋消失的方向,许久未曾动弹。精致的脸庞在光晕中明暗不定,那双凤眸之中的情绪,却幽深得如同不见底的寒潭。

忌惮与警惕仍在心底盘踞,但那份名为“好奇”的种子,已然落下,并且破土而出,生根发芽。

她知道,自己或许……不,是必须,要重新审视这个年仅十岁的“道子”,以及他所执着开辟的、那条充满了未知与可能的“道纹”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