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一人,身姿挺拔如孤松傲雪,面容冷峻如刀削斧劈,眼神锐利得让人不敢直视,背后一柄古朴连鞘长剑,虽未出鞘,却自然散发着一股斩断一切的恐怖剑意。正是剑峰此代大师兄,被誉为“小剑痴”,修为已达假丹境巅峰的萧辰!他身旁,站着面色依旧阴沉、眼中带着不忿与几分挑唆意味的赵干,正低声诉说着什么。
萧辰的目光,跨越遥远的距离,与叶秋平静回望的视线在虚空中相遇。没有言语,没有灵力碰撞,却仿佛有两柄无形的神剑在无声交锋,激起令人心悸的波澜。那目光中,没有赵干那般肤浅的嫉恨,而是一种见到值得全力一战的对手般的灼热,一种欲以手中之剑印证自身道途的纯粹战意,以及一丝对叶秋这种“以理服人”道路的深沉审视与不解。他将叶秋视作了必须跨越的障碍,一个需要以绝对力量去破开的“谜题”。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道更为隐晦、却同样强大的神识,如同无形的蛛网,从另一个方向——道峰所在的云海深处悄然蔓延而来,轻轻拂过叶秋周身。这道神识充满了学究式的探究欲,试图解析叶秋那看似平和、实则内蕴四种迥异道韵的复杂气息源头,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与疑虑。叶秋的“月下论道”,他对基础道法的颠覆性解读,无疑触动了一些道峰真传弟子奉为圭臬的传统理念,无形中成为了他们理论体系上的“异端”与潜在对手。
叶秋对这两道充满压迫感的神识,恍若未觉,径直御起一道清风,身影化作淡淡青影,消失在返回听涛小筑的方向。
院中,石坚、张淼等几位最早受过叶秋指点、如今已隐隐以“叶先生”门人自居的第七谷弟子,正恭敬地等候着。他们主动承担起打理院落、收集信息的琐事,此刻见到叶秋归来,立刻上前禀报。
“先生,”石坚躬身道,语气带着与有荣焉,“丹峰林阳师兄对您感激不尽,此事已在底层传开,不少丹峰弟子都对您钦佩有加。阵峰周瑾师兄送来‘星纹池’令牌之事,虽未张扬,但也有些风声,如今都说先生您虽不属任何一峰,却已得丹、阵两峰核心弟子的敬重。”
张淼则面带一丝忧色,补充道:“不过…剑峰的萧辰大师兄似乎对您格外关注,他平日醉心剑道,极少理会外界纷扰,此次…怕是来者不善。还有道峰几位真传师兄,私下里对先生的‘道’颇有微词,认为…有些偏离正统,过于奇诡。”
盟友与对手的轮廓,已在种种细节中清晰地勾勒出来。
叶秋听完,面色平静无波,只是微微颔首,便让几人散去。他于院中石凳坐下,目光掠过那在浓郁灵雾滋养下愈发青翠欲滴的竹林,望向渺远的天空。夕阳的余晖透过灵雾,折射出迷离的光晕。
丹峰、阵峰的主动交好,是基于利益与理念的趋同,是认可其价值后理性的选择,是可用的“盟友”。剑峰萧辰的灼热战意,是道路与认知的纯粹冲突,是信奉力量至上者对知识权威的本能挑战。道峰部分真传的疑虑,则是传统理论体系对新生思想的排斥与防卫。
对此,叶秋心中并无多少波澜。宗门之内,本就是微缩的修仙界,有合作共赢,必有竞争冲突。他选择的“四修合一”、“溯源归一”之路,注定是孤独的逆旅,也注定会挑战现有的力量格局与认知边界。
盟友,可用其资源,借其势,但不可恃其为根本。
对手,需知其动向,明其心,但无需惧其威压。
他的根本,在于自身对大道至理的探索与实力境界的提升。外界的毁誉、阵营的划分,不过是这条求索之路上偶然遇见的风景,或是需要谨慎绕行的暗礁。真正的战场,始终在自身方寸之间,在那构成世界本源的规则深处。
“溯源归一……太初之道……” 叶秋闭上双眼,将外界纷扰彻底隔绝。心神再次沉入那浩瀚无垠的识海宇宙,投入到对“太初道纹”与四力本源关联的、更加艰深却也更加核心的推演之中。
当自身足够强大,当大道得以彰显,所谓的盟友自然会汇聚成势,所谓的对手,亦将或烟消云散,或……俯首称臣。此刻的暗流涌动,不过是黎明前的微光与暗影。
听涛小筑内,灵雾如潮,缓缓流转,将一切喧嚣隔绝于外。唯余那一道小小的身影,在无尽的道途上,踽踽独行,其步伐平静而坚定,仿佛已踏在了未来的脉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