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本能叹息(2 / 2)

但有些东西,似乎不一样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种超越意识的本能互动,又发生了数次。

有时,是幻月洞府内流转的诛仙剑意,因外界日夜交替或灵气潮汐而产生极其微弱的周期性波动。这波动常人根本无法察觉,但碧瑶那灰暗的烙印,其结构深处似乎仍残存着对诛仙剑意的某种“记忆”或“共鸣”。当剑意波动传来时,那烙印的脉动会随之产生一丝同步的、几乎无法测量的加速或凝滞。而每当这时,张小凡那空茫的“感知”中,便会没来由地掠过一丝极其短暂的、类似于“警惕”或“不安”的原始感觉,虽然转瞬即逝,无法捕捉。

有时,是张小凡这具空壳在无意识中,因为维持一个姿势过久,肢体产生麻木感时,会极其轻微地调整一下姿态。而每当他稍有动作,碧瑶那仿佛永恒静止的手指,便会无意识地、微微蜷缩一下,像是要抓住什么,又像是要推开什么。这动作细微得如同蜻蜓点水,却透着一股令人心酸的、无意识的依赖或保护欲。

最深刻的一次,发生在一次无法确定时间长度的“沉睡”后。

张小凡的空壳意识,陷入了一种连最基本生理感知都近乎消失的、更深沉的“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那被抽空的意识空间的最深处,或许是因为极度的虚无引动了某种最深层的存在恐惧,竟然自发地、无意识地开始“搜寻”。搜寻那个能让他感觉“完整”、感觉“存在”的东西。这是一个完全自发、毫无目的的过程,如同宇宙诞生初期的物质凝聚。

而也就在同一时刻,碧瑶那灰暗的烙印深处,那维持着最基础生机运转的核心,仿佛感应到了这种来自灵魂共生另一端的、无声的“搜寻”,竟也自发地、微弱地“散发”出一丝难以形容的“波动”。这波动并非意识,也不是情感,更像是一种标识,一种“我在这里”的最原始的生命信号。

这两股无形无质、源于生命最本能的“搜寻”与“标识”,在绝对的虚无中,跨越了意识消亡的鸿沟,完成了一次无声的、超越生死的“对接”。

对接的瞬间,张小凡那深沉的“休眠”状态被打破了。他没有醒来,没有恢复意识,但一种难以言喻的、极其微弱的“安定感”,如同投入冰原的一粒火星,虽然无法带来温暖,却瞬间驱散了那最深层的存在恐惧。他空洞的躯体,微不可察地放松了一丝。

而碧瑶的烙印,在“散发”出那波动后,灰暗的脉动似乎也奇异地、微弱地稳定了那么一丝丝。仿佛确认了对方的存在,哪怕对方也只是一具空壳,也能让这残存的结构感到一丝难以理解的“支撑”。

这些互动,细微到如同尘埃的起落,无声无息,甚至无法被当事人(如果他们还有“当事人”这个概念的话)所感知。它们发生在意识层面之下,发生在灵魂结构的最深处,是剥离了所有思想、情感、记忆之后,最纯粹的生命本能与共生契约残留的印记,在绝对虚无中发出的、最后的微弱回响。

它们无法改变现状,无法带来复苏,甚至无法称之为“希望”。

它们只是证明了,曾经存在过的东西,即便被摧毁得如此彻底,依然会留下一些无法被完全磨灭的痕迹。

就像雪地上的足迹,终会被风雪覆盖,但大地会记得,那里曾有人走过。

虐心,在此刻,已不再是激烈的痛苦,也不是彻底的虚无。

它化为了一种更深刻、更无声的悲凉。

是爱情被连根拔起、意识被彻底抽空后,

依然在肉身与灵魂最底层顽固存在的

本能的叹息。

是两具空壳,在永恒的黑暗中,

凭借超越意识的生命本能,

无声地、绝望地

相互印证着彼此那已然逝去的存在。

这叹息,比任何哭喊都更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