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新纪元前夜 > 第145章 地下铁路

第145章 地下铁路(1 / 2)

废弃地铁站的空气凝滞而潮湿,弥漫着铁锈和积水的腥味。路岩手中的应急灯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颤抖的光柱,照亮了墙壁上斑驳的“禁止入内”标识。宋茜紧随其后,她的呼吸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你确定是这里?”宋茜低声问道,目光扫过站台上堆积的瓦砾和废弃的售票亭。

路岩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图纸,那是钟表匠留给他的最后一件礼物——一张绘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地铁系统扩展规划图,上面用红笔标记出一条从未在官方记录中出现过的线路。

“根据图纸,这里应该有一个维修通道,通往地下更深层的设施。”路岩的手指沿着图纸上的虚线移动,最终停在一个标有“b7通风井”的位置。

两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脚下的积水随着他们的步伐发出回响。应急灯的光线在墙壁上跳跃,偶尔照亮一些年代久远的涂鸦和已经褪色的宣传海报。这个站在七十年代就被封闭,如今已成为城市遗忘的角落。

“等等。”宋茜突然拉住路岩,她的耳朵微微抽动,“有声音。”

他们屏息凝神,远处确实传来微弱的机械运转声,规律而持续,不像是因为他们的闯入而触发的警报系统。

“是发电机。”路岩判断道,“这

这个发现既令人振奋又让人警惕。按照官方记录,这个区域的地下设施早已废弃多年,不应有任何活跃的能源。

他们循着声音前进,终于在一堵看似普通的墙壁前停下。路岩用手轻叩墙面,传来的回响显示后面是空心的。经过仔细检查,他在墙角的阴影处发现了一个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键盘装置。

“需要密码。”路岩皱眉道。

宋茜靠近观察,忽然注意到键盘上有几个按键磨损得特别严重。“4、7、2、0、8,”她轻声念出,“试试这个。”

路岩疑惑地看了她一眼,但还是依言输入。令人惊讶的是,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嗒声,墙壁的一部分向内滑开,露出一条向下的阶梯。

“你怎么知道的?”

宋茜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那是我父亲的生日。”

阶梯陡峭而狭窄,延伸至肉眼无法穿透的黑暗深处。他们小心翼翼地向下行走,墙壁逐渐从粗糙的水泥变成了光滑的金属。空气中的气味也发生了变化,铁锈味被一种消毒水般的刺鼻气味取代。

通道尽头是一扇气密门,门旁的标识牌上刻着一行小字:“知识保护基金会——第7档案库”。

“知识保护基金会...”路岩低声重复,“这就是守卷人组织的正式名称?”

宋茜没有回答,她的注意力被门旁的视网膜扫描仪吸引。“看来我们需要更高级的权限。”

就在他们研究如何进入时,气密门突然自行滑开。门后站着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他的膝盖上盖着一条厚重的毛毯,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壑,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得惊人。

“路岩博士,宋茜女士,我等候多时了。”老人的声音沙哑却有力,“我是杨守诚,知识保护基金会的现任理事。”

他们跟随杨守诚进入门后的空间,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屏住了呼吸。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顶部是拱形的穹顶,周围墙壁全是顶天立地的书架,上面摆满了书籍和文件。大厅中央是一张巨大的椭圆形桌子,上面散落着各种地图和文档。最令人惊讶的是,整个空间的照明来自于镶嵌在穹顶上的模拟自然光系统,让人完全感觉不到自己身处地下。

“欢迎来到‘地下铁路’的中转站。”杨守诚操纵轮椅来到桌边,“这里是守卷人网络的核心节点之一。”

路岩环视这个不可思议的空间:“地下铁路?”

“一个比喻,”杨守诚解释道,“就像历史上的地下铁路帮助奴隶获得自由一样,我们的网络帮助知识和真相在压迫下存活。”

宋茜的目光落在墙上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上,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记出复杂的网络。“这些都是守卷人的据点?”

杨守诚点头:“从开罗到京都,从巴黎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我们的网络遍布全球。每个节点都保存着一部分被主流历史遗忘或压制的知识。”

路岩走近地图,注意到某些线条特别明亮,而另一些则暗淡无光。“这些亮度代表什么?”

“节点的活跃程度。”杨守诚的声音低沉下来,“很遗憾,在过去几个月里,多个节点陷入了静默。暗影联盟的清洗行动比我们预期的更加彻底。”

宋茜轻轻触摸着代表京都节点的光点,那里曾经是千岛文子的据点。“还有多少节点在运作?”

“不到三分之一。”杨守诚的回答让空气凝重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我冒险联系你们。守卷人网络正面临成立三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他操纵轮椅来到一个看似普通的书架前,轻轻拉动其中一本书籍。随着一阵轻微的机械声,书架向一侧滑开,露出后面的密室。

密室内的陈设简洁得近乎朴素,只有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但墙上悬挂的物品却让路岩和宋茜倒吸一口冷气——那是一面古老的旗帜,上面绣着羽笔缠绕常青藤的图案,与守卷人的徽章一模一样,但旗帜的样式明显属于十七世纪。

“这是...”路岩走近细看,发现旗帜下方还有一行刺绣的小字:“Stia Liberat”(知识使人自由)。

“周明德亲手设计的旗帜,”杨守诚的声音中带着敬意,“天启项目的创始人们不仅是科学家,也是梦想家。他们相信,真正的知识应该超越国界和权力,为全人类的进步服务。”

宋茜的目光被桌上的一本皮质封面笔记本吸引。在她伸手触碰的瞬间,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涌上心头,仿佛她曾经无数次打开过这个本子。

“这是周明德的日记副本,”杨守诚说,“原稿在多次转移中遗失了,但我们保存了几个精确的副本。”

路岩翻开日记,里面的内容与他们之前在档案馆看到的版本有所不同。这个版本详细记录了周明德对知识自由的理解,以及他建立守卷人网络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