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微微颤抖,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充满了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元首!!!”
这一声呼喊,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响亮,都要震撼。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周卫国在亲眼见证了这神迹之后,对自己信仰的再次确认与升华!!!
李虾仁看着满脸激动、眼眶甚至有些泛红的周卫国,心中也是一阵感慨。他笑着伸手,重重地拍了拍周卫国的肩膀,感受着那身军装下结实的肌肉,这才开口道:“你小子可以啊,这才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你就把这老港给咱打造的成了铜墙铁壁。没少下功夫吧!!!”
说着,李虾仁笑着看向了周卫国,眼神里满是赞许。周卫国在听到了李虾仁的话之后,赶忙放下了敬礼的手,但他脸上的激动却丝毫未减!!!
他摇了摇头,语气无比诚恳地说道:“元首,您过奖了。这全都要仰仗元首的鼎力支持。没有元首大人带来的那些取之不尽的钢筋水泥,我们就算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建造这么快!!!”
他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温情和感慨,继续说道:“更何况,我们现在那可是一日三餐,顿顿管饱!您是不知道,那些从外面逃难过来的百姓,刚来我们这里时,一个个都饿得皮包骨头,眼神里全是麻木和绝望。可当他们领到第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时,好多人当场就哭了!对他们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堂,是过年了!!!”
周卫国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动容:“元首,人都是知道感恩的。您给了他们饭吃,给了他们尊严,给了他们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家。他们现在干活,那哪里是出苦力?那是在报恩!大家干劲十足,能让他们吃饱饭,而且隔几天还能吃上一顿肉,大家就开心得跟什么似的,再苦再累的活,也没人喊一声冤,个个都非常卖力!!!”
当然了,周卫国这话可不是在吹牛逼。他说的,是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最真实的奇迹!!!
在这个1936年的大夏国,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那绝对是灾难深重的年代。能有一口掺着野菜、糠麸的杂粮糊糊填饱肚子,就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白米饭、白面馒头,那是地主乡绅家都未必能顿顿吃上的奢侈品,是只有在梦里才会出现的细粮!!!
更不要说是那些拖家带口、一路逃难而来的流民和难民了。在他们颠沛流离的记忆里,能从泥地里刨出一块发霉的红薯,或者从施粥棚里分到一碗能照见人影的清粥,就已经算是老天爷开眼了!!!
而在这里,在元首的庇护下,他们不仅每天都能吃饱饭,还能住上干净结实的营房,领到足以养家糊口的军饷。隔三差五,食堂里还会飘出肉香!!!
这种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当周卫国说他们干劲十足时,这背后蕴含的,是无数底层人民在绝境中抓住希望稻草后,所爆发出的最原始、最强大的力量。他们用汗水、用血肉、用最朴素的感恩之心,一寸一寸地,将这片乱石滩,浇筑成了眼前的钢铁雄关!!!
这铜墙铁壁,一半是钢筋水泥,另一半,则是元首赐予他们的、名为“希望”的无形之墙!!!
当然了,周卫国这话可不是在吹牛逼。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沉甸甸地压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是血与泪交织的现实写照。现在是1936年!!!
对于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活着”本身,就是一场需要拼尽全力的战斗。天灾人祸,苛捐杂税,如同两座无形的大山,死死地压在每一个人的脊梁上!!!
“能填饱肚子”,这四个字在今天听起来平平无奇,但在当时,却是千千万万家庭终其一生追求的、遥不可及的奢望。在广袤的农村,大部分人的餐桌上,永远是那碗能照出人影的稀粥,里面掺杂着能找到的一切-----野菜、糠麸、甚至是树皮。一碗能结成块的杂粮饭,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是地主家办喜事时,才有可能沾上一点油腥!!!
而白米饭、白面馒头?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它们是细粮,是贡品,是只有那些养尊处优的大人物、盘踞一方的乡绅富豪,才配享用的奢侈品。一个普通的佃农家庭,辛苦一年,到头来可能连一袋完整的白米都见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