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又是一年后(2 / 2)

下一次团圆,不知何时。

————

日子就像指尖的沙,悄无声息地溜走,一晃眼,王明远在应天书院埋头苦读的日子,已经满满当当地过了一年。

这一年多里,中原之地文风鼎盛,各家书院往来切磋频繁,“秦陕王明远”这个名字,也算有了一号。

不少举人学子都知晓,岳麓书院出来个年轻的秦陕解元,师从周老太傅,不仅经义根基扎实,策论一道尤擅结合实务,见解新颖深刻,往往能发人所未发。

甚至隐隐有传言,说他算学极精,掌故极熟,书法也颇具风骨,有大家之姿云云。

这些虚名,王明远自己听了多半只是一笑置之。

他清楚,这其中有他两世为人的见识积累,有师长倾囊相授,更有自己日夜苦读的汗水。

“养望”之路,走到如今,算是初步见到了成效,但未来的科场搏杀,仍需脚踏实地。

只是,在这看似平静充实的日子里,心底深处,总有一根弦是微微绷着的——那是关于远在西北边关的二哥二嫂的牵挂,以及对秦陕老家亲人的牵挂。

约莫是半年前,他先收到了一封从秦陕辗转送来的家书。

本以为是日常的平安问候,可信里头说的内容,却让王明远看着看着,心头猛地一沉,捏着信纸的手指都下意识收紧了。

信上说,二嫂钱彩凤和她爹钱镖头,竟已动身往西北边关寻二哥王二牛去了!

家里爹娘开头死活不同意,后来……终究是拗不过,点头放了行。

他虽然远在书院,但也从过往的朝廷邸报中知晓,自从老国公归位后,边关经历过一段时日的躁动,目前已经暂时平稳,但是王明远深知这之下的暗流涌动。

他急得在屋里踱了好几圈,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回秦陕,去拦下二嫂。

可冷静下来一想,信在路上走了这么久,人怕是早已走了不知道多久,追是肯定追不上了,只能期盼一切平安。

但他也理解二嫂,理解那种至亲之人音讯全无、生死未卜的煎熬,可理解归理解,这心里的担忧,却是实实在在、沉甸甸地压着。

这事儿他也没敢瞒着大哥王大牛。

王大牛一听,黑红的脸膛瞬间就没了血色,一个人在院子里闷头转悠了半宿。

“这个老二媳妇!犟驴托生的!边关那是她能去的地界吗?刀枪可不认人!”

他骂是这么骂,但他也知道,弟妹这是把二牛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

第二天一早,王大牛寻了个空,来到王明远屋里,踌躇了许久,最终还是闷声闷气地开了口:

“三郎,我准备回秦陕了!虽说家里如今吃穿不愁,银钱上也宽裕,但……终究是不便。

家里没个顶事的壮年男丁守着,万一……万一再遇上点啥急事、难事,像这回那种吓死人的流言又传起来,她们几个妇人娃娃的,可咋办?

我这心里头,实在放不下……”

王明远也理解大哥,这次大哥陪同前来游学原本也是由于豫西凌汛导致的动乱之故,如今豫西也早已恢复平稳。

若不是后来又经历了二哥王二牛的一系列事情,不然按大哥的性子早该提及此事了。

……

次日,大哥高大却略显孤单的背影消失在清晨的薄雾里,王明远心里头那根牵挂的弦,又多了沉重的一股。

一边是远赴边关找寻二哥的二嫂,一边是独自返乡路途迢迢的大哥,另一边是老家日渐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侄儿侄女……

他却只能在千里之外的书斋之中,除了读书上进,似乎什么也做不了,这种无力感,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啃噬着他的心。

在这种种担忧交织之下,日子显得格外漫长。

直到前两日,王明远才终于收到了从西北边关那边,几经辗转、迟来了许久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