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开始疯抢,张大叔连忙大声阻止:
“别乱抢,都有,我们已经回家去拉了!”
不过这些人买得少,张大叔还勉强能应付。
一刻钟不到,又跑来一大群人,一边跑一边大声嚷嚷:“快,给我来一百捆!”
“我也来一百捆!”。
原来是去品尝的人回来了
吵吵嚷嚷的声音让张大叔脑袋生疼。
眼看剩下的苗子不多了,而回家拿藤苗的还没来。
他灵机一动,对来人说:
“各位请听我说,你们一次别买太多,苗要及时种下去才新鲜,才容易成活。
你们可以先回家打地挖好,把沟拢好!
放心吧,我们种苗很多,如果没买到的,可以去隔壁那条街买,也可以等等,我家牛车马上就拉来了!”
众人将信将疑,张大叔又安慰道:“我们天天都会来的,风雨无阻!”
在他的安抚下,人群稍微安静下来。
好在家人的增援及时送到,不然还真不好收场。
生意太火爆也是甜蜜的负担呀!
张家小子不得不又回家跑一趟。
这样的摊子,在大河县处处可见。
等到张主簿带回云梦府后,那告示一出,众人看着种植画像,一目了然。
生意更是空前的好。短短几天,好些人就赚了几十两银子。
这在以前,可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巨额收入。
再等朝廷封赏一下来,更是刮起了一阵风。
大河村的村民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一时间,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几乎是全村动员起来,附近的村子走遍了,就去远一点的亲戚家附近的村子推销。
一时间,所有的荒山田地都种满了番薯,期待着让他们不饿肚子的番薯快快长大。
县令大人可是说了,秋天要高价收购,到时候可就有钱啦!
有了钱之后,大河村里正赵大爷坐在院子里,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
他心里清楚,村子要想长久发展,教育必不可少。
于是,他把村里的几位长辈都叫到了一起,说道:
“乡亲们,咱现在日子好过了,可不能忘了孩子们的教育。
我琢磨着,咱集资建个学堂,让娃们都能读书识字,大家觉得咋样?”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消息传到了方家,家主方老爷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示:
“这是好事啊!咱方家捐一百两银子,为村里出份力!”
其他村民也不甘示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我捐一两!”
“我出五两!”
村里的铁匠刘三还拍着胸脯保证:
“我虽然没多少钱,但我有力气,建学堂的活儿我全包了!”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大河村学堂很快就建成了。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的教室,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校园里。
消息传开后,不少自觉科举之路无望的书生纷纷前来应聘。
一位年轻的书生更激动地说:“早就听闻大河村被圣上表彰,如今能在这里任教,实在是我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