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除了方心姝,其他人都辗转反侧,想着心事!
第二天,由渣爹和武一、武二赶着三辆牛车,缓缓朝着姥姥家行进。
几个孩子都恢复了往日的笑脸,他们也想通了。
现在的日子过起来可好太多了!
爹好不好不重要,他们有大姐就足矣!
远处的山峦在春日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淡淡的绿纱,仿佛一幅宁静的水墨画。
可当他们靠近姥姥家,眼前的景象却与这宁静的山色截然不同。
还未到院子,嘈杂的人声便传了过来。
原本宁静祥和的院子如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阳光洒在院子里,照亮了每一个忙碌的身影。
院子门口的老槐树,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是在欢迎着大家。
“刘大哥,麻烦您给咱家记上:邓六家,五百斤!咱这就走,下午还得再来一趟呢!”
一大汉边说边招呼着自家的老小,一家子人面临笑意,脚步匆匆地离开了。
此时,微风拂过,院子里堆放的新竹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刘二叔,我家也得记上六百斤,可别弄错了——”另一位村民紧随其后,生怕落下。
然后带着家人也快速离开,那架势像后面有恶狗在追赶。
当然得跑哟,挖得多就挣得多呀!
“时间就是金钱”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陆续有人前来,他们有的背着沉甸甸的背篓,压得背都微微弯曲;
不停的喘着粗气。
有的挑着木筐,里面装满了竹笋,走起路来一摇一晃;
小孩子则提着小巧的篮子,蹦蹦跳跳地跟在大人身边,嘴里还念叨着什么。
这时候,没一个空闲的。
大家都很匆忙,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满含笑意,彼此低声交谈着。
两个舅舅正坐在院子里的一张桌子旁,忙得不可开交,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账本上记录着。
在他们旁边,堆起了高高的两大堆剥好壳的嫩竹笋,白嫩嫩的竹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诱人。
十来个妇女围坐在竹笋堆旁,手脚麻利地进行着切片、切丝的工作。
她们一边干活,一边欢声笑语,手中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减慢。
“哟,主家来收货啦!” 一个妇女眼尖,看到牛车后大声喊道。
其他人闻言纷纷转过头来,脸上顿时露出了更加开心的笑容。
这一声吆喝,仿佛给所有人打了一剂强心针。
“哈哈,这下咱们的钱有着落了!” 一个年轻的媳妇笑着对身旁的人说。
此时院子里的竹筛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仿佛也在为大家的喜悦而欢呼。
而院子外,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声仿佛在为这热闹的氛围伴奏。
“是啊!是啊!可算没白忙活。” 旁边的人附和着。
原来呀,方心姝之前留下的 300 两银子,没几天就被姥爷用完了。
刘姥爷只能停止收购。
可乡亲们的哪肯同意,大家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么个挣钱的好门路,哪肯轻易放弃呢。
于是,大家纷纷提议,恳求姥爷他们继续收购。
没现钱了没关系,那就先记账呀,等主家来拿货时,自然就有银子了。
所以,就出现了方心姝眼前这热闹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