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开局就得知惊天秘密! > 第498章 归京偶遇老工匠 巧解精密振刀痕

第498章 归京偶遇老工匠 巧解精密振刀痕(2 / 2)

何主任,就算你的理论成立,我们要怎么验证?刘总工问道,总不能把整个驱动系统都换掉吧?

何雨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要来机床的技术图纸和驱动系统参数。他坐在工作台前,拿出计算尺和稿纸,开始快速计算。

先计算刀架-工件系统的前三阶固有频率......他一边演算一边解释,考虑到结合面刚度,应该在这个范围。

接着,他开始分析驱动系统的频谱:基频5khz,那么主要谐波在10k、15k、20khz......

他的计算速度快得惊人,各种复杂的公式信手拈来,手指在计算尺上飞快滑动。在场的工程师们看得目瞪口呆,这种跨学科的分析能力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找到了!十分钟后,何雨柱放下笔,15khz的三次谐波,正好落在刀架系统二阶模态的频率范围内。虽然激励很小,但品质因数足够高,足以产生可观测的振动。

他转向电气工程师:请把频率调整到4.8khz或者5.2khz,避开这个共振点。

电气工程师将信将疑地修改了参数。当机床重新启动时,奇迹发生了——那种诡异的振纹消失了!加工出的零件表面光洁如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神了!真是神了!刘总工拿着新加工的零件,激动得手都在发抖,我们折腾了两个星期,何主任一来就解决了!

在场的工程师们纷纷围上来,看着完美的加工表面,对何雨柱投以敬佩的目光。

何主任,您是怎么想到从电气入手的?一位年轻工程师好奇地问。

工程问题往往需要跨学科的视角。何雨柱微笑道,振动溯源不能只看机械部分,要把整个机电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这次看似偶然的技术支援,很快在工业系统内传开。何雨柱不仅解决了一个具体的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故障诊断思路——机电耦合分析。

精密机械研究所特意邀请何雨柱做了一场专题讲座,详细讲解了他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这场讲座在机械工业系统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工厂开始重新审视过去一些莫名其妙的加工质量问题。

何主任这次可是给我们上了一课。刘总工在总结会上感慨,现代工业越来越复杂,我们这些老机械也要懂点电气知识了。

更让何雨柱欣慰的是,三天后他收到了精密机械研究所的感谢信,随信还附上了一套他们特制的精密工具——这是老工匠们用传统工艺精心打造的,表达着最朴素的敬意。

回到第五研究院,何雨柱将这套工具仔细收好。他知道,在这条科技强国的道路上,不仅需要前沿的理论创新,也需要这样扎实的工艺积累。而他能做的,就是继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能力,为这条道路扫清一个个技术障碍。

窗外,雪花依旧纷飞。但在何雨柱心中,一个更加清晰的图景正在形成——在这个工业化加速的时代,跨学科的思维将是打开技术瓶颈的关键钥匙。而他,已经准备好了去转动这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