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何雨柱使出了他精心准备的“杀手锏”。
在讨论接近尾声时,他用一种探讨学术历史的轻松口吻说道:“计算机科学发展真快啊。
有时候想想,从图灵提出图灵机模型,到冯·诺依曼确定体系结构,再到现在,也没多少年。
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以华人名字命名的计算机科学大奖,就像图灵奖那样。”
他紧紧盯着林卫国的表情。只见林卫国听到“图灵奖”三个字时,脸上露出了纯粹的疑惑,下意识地反问:“图灵奖?那是什么奖?很重要吗?”
轰!
何雨柱心中最后的疑虑彻底消散!一个对“缓存”、“多核”概念如此熟悉的人,竟然不知道计算机界最高荣誉“图灵奖”!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他穿越的时间点早于图灵奖广为人知的时期,或者他获取的知识来源本身就存在信息缺失!
何雨柱立刻打了个哈哈,轻松地掩饰过去:“哦,我也是偶然听人提起,好像国外是有设立这么一个奖的想法,具体我也不太清楚。随便说说,随便说说。”
这次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技术交流”终于结束。何雨柱得到了远超预期的信息。
他不仅确认了林卫国的“同行”身份,还大致摸清了他的知识边界和可能的时间来源。
离开计算室,何雨柱的心情复杂而警惕。确认了林卫国是“同行”,但似乎对方的知识体系存在明显的“年代错位”和“信息缺失”。
而且看起来,他目前完全沉浸于技术本身,并未表现出其他意图。
“系统,将林卫国的威胁等级暂时标记为‘观察级’。重点监测其是否有窃密、破坏或与发展境外势力接触的行为。
同时,尝试深度分析其知识结构特征,建立更详细的背景画像。”
【指令已确认。目标威胁等级已调整。深度分析启动...检测到目标知识体系存在明显‘断层’:对计算机架构、算法原理有超越时代的理解(约相当于21世纪初水平),但对同时期及后续的硬件发展史、重要奖项、标志性人物及事件认知模糊或缺失。判断为非系统性知识灌输或非正常时间线穿越者可能性较高。】
非系统性知识灌输?何雨柱若有所思。看来这个“同行”的情况相当特殊,不像自己这样带着完整的系统和现代记忆。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何雨柱泡上一杯茶,慢慢梳理着思路。
目前来看,林卫国更像是一个意外落入这个时代的“技术宅”,其危险性较低。
只要他安心搞科研,不越雷池,何雨柱并不打算采取激烈手段。
毕竟,一个拥有未来知识的人,如果能用在正道上,对国家的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必要的监控和防备是绝对不能少的。谁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更高明的伪装?或者,他背后是否还有其他未知的存在?
“就当是研究院里多了一个有趣的‘变量’吧。”
何雨柱抿了一口茶,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只要不影响大局,或许还能从他那些超前的想法里,为我们的项目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不过,该盯着的时候,一眼都不能少。”
他将林卫国的事情列为最高机密,深深埋藏在心底,继续投入到繁忙的科研工作中。
但从此,他的注意力清单上,多了一个需要长期、谨慎观察的特殊目标。这场穿越者之间的无声博弈,在这片充满理想与奋斗的土地上,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