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情满四合院(2 / 2)

他把草鱼熏至半干,撕成碎丝,与北豆腐同煮,点米醋、胡椒粉,勾薄芡,撒韭菜末。

熏鱼咸香,豆腐滑嫩,羹汤酸爽开胃,李鹤年连喝三勺,脑门见汗:“苟日的聋老太太要是活着,得拿拐杖给你敲背——敲是疼你!”

“第七碗——许大茂家鸡油蒸瑶柱!”

何雨柱把攒的鸡油刮下来,配上等瑶柱,加花雕、姜片,隔水蒸二十分钟。

鸡油金黄渗入瑶柱,鲜得仿佛黄海浪潮拍舌头,柳如蕙眯眼:“柱子,你这属于化腐朽为神奇,许大茂那疯子在疯人院里知道得哭!”

“第八碗——终极四合!”

何雨柱把前七碗的边角料全部集合:狮子头汤汁、豆芽虾头、鳗骨、辣椒籽、枣核、熏鱼皮、鸡油渣,外加一把小白菜,全部入砂锅,大火滚开,转小火吊十分钟,最后点香油、撒蒜苗。

汤色乳黄,像四合院的月光,百味杂陈却层次分明。

李鹤年双手捧碗,咕咚一口,眼圈突然红了:“柱子,这碗叫团圆!圆满!咱们四合院,最后一口汤,还是热的!这就叫情满四合院!”

老头把筷子往桌上一拍,连呼三声:“好!好!好!”

柳如蕙拿围裙擦眼角:“死老头子,三十年没哭过,今日让徒弟一碗汤破防了!”

……

饭后,李鹤年摸着肚皮在葡萄架下遛弯,嘴里念念有词:

“第一好,好在粗菜细作,地瓜叶子能登大雅;

第二好,好在细菜精做,河鳗瑶柱不压平民;

第三好,好在有情,一口下去,四合院鸡飞狗跳,恩怨情仇 全化成热汤。”

何雨柱收拾灶台,嘿嘿笑:“师父,等我真考上木华大学,就把这八大碗写进论文,题目就叫《论味觉记忆对城市乡愁的解构与重建》。”

李鹤年一脚虚踢:“臭小子,说人话!别糟蹋学问,好好做席面比啥都强!”

柳如蕙补刀:“论文我不懂,但下次来,我要吃‘情满四合院·中秋篇’,记得加蟹黄!”

“得嘞!”何雨柱连声答应,“师娘吩咐,小徒弟万死不辞!”

……

回四合院的夜路,月光把影子拉得老长。

何雨柱车把上挂着一只空砂锅——李鹤年非让他带走,说“留点味儿,明儿早上

他一边蹬车,一边哼小曲:

“粗菜细作喂饱人,细菜精做暖人心;八大碗,嗷嗷叫,叫得四合院,灯火照天明。”

风掠过,枣树影子落在身上,像给他绣了一身的乡愁勋章。

何雨柱忽然明白:

菜,可以复制;

人,可以离散。

但味道这玩意儿,一旦钻进记忆,就再也抠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