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深藏不露的李怀德(2 / 2)

何雨柱赶紧把“偏振式过滤器”的方案递上去,那玩意儿长得有点像个小号的涡轮发动机。

申教授看了看,摇摇头:“这结构……空气动力学特性很差啊,阻力太大,效率恐怕不高……”

李怀德闻言微微一笑,开口道:“申教授,咱们不能完全照搬航空标准嘛。”

“它这个又不上天,就在地底下油管里转悠,阻力大点就大点,结实耐用、好加工才是第一位的。”

他指着那简陋的图纸,竟然说得头头是道:“您看这叶片角度,虽然不优化,但扭矩大啊,有点杂质卡一下也能扛得住!”

“这外壳厚实,山里那帮毛小子拆装磕碰也不怕!这叫‘因地制宜’!”

“飞机那是两个发动机焊上一对翅膀就能飞嘛?肯定不是!但咱们这土过滤器,差不多就是这个思路,能转、能用、好维护,就是好设计!”

“噗——”何雨柱差点笑出声,赶紧捂住嘴。老李这比喻,太他妈形象了!

申教授也被逗乐了,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理!

他一拍脑袋:“哎呀!李厂长!你这话真是……真是小刀拉屁股——让我开眼了!把我从死胡同里拉出来了!”

“是啊!地面设备和航空航天要求不一样!实用主义!对!实用主义第一位!”

最后,他们来到了科学院,见到了钱强教授。钱老正在为一个材料强度的问题发愁。

何雨柱赶紧送上最后一份“多级沉淀过滤”的方案,这方案更土,简直就是好几个大水缸串联起来让油慢慢沉淀。

钱老一看就皱眉:“这效率太低了!而且沉淀效果不好控制,完全依赖于经验……”

李怀德不慌不忙,再次开启“嘴炮”模式:“钱老,艺术就在于是与不是之间,这技术有时候也是。”

“您看啊,它效率是低,但它稳啊!不需要精密控制,不用担心电路故障,坏了也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缸脏了。”

“对于山城那边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维护条件来说,这种‘笨’办法,反而可能是最‘聪明’、最可靠的选择。”

他顿了顿,总结道:“有时候,最前沿的科技,和最土的办法,追求的目的是共通的——稳定、可靠。只是路径不同罢了。”

钱强教授听得目光炯炯,反复打量着李怀德,仿佛发现了什么宝藏:“李厂长!真没想到!”

“您一个管生产的领导,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如此深刻!眼光独到,见解精辟!您这话,值得我好好思考!是啊,不能唯技术论,要结合实际!”

一圈拜访下来,三位国宝级教授不仅对那几份“土掉渣”的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思路正确,切合实际),更是对李怀德厂长的“技术水平”和“战略眼光”赞不绝口!

回去的车上,何雨柱对李怀德佩服得五体投地:“领导!您今天真是这个!”

他狗腿地递上一根特供白皮华子,殷勤点上火,再次竖起了大拇指,“我还以为得费多少口水解释呢,好家伙,您几句话,句句戳在点子上!”

“把那几位老爷子哄得…啊不是,是说得心服口服!您这水平,藏得够深的啊!”

李怀德得意地靠在座椅上,美美地吸了一大口 吐出一个漂亮的烟圈,云淡风轻地说:“基操而已。你以为厂长那么好当?”

“既要懂生产,又要懂技术,还得会跟知识分子打交道。这叫‘跨界融合’。”

他瞥了一眼何雨柱:“学着点吧,柱子。解决问题,有时候不光靠手艺,还得靠这儿——”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和这儿——”他又指了指自己的嘴。

何雨柱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懂了!领导,您这就是嘴上抹了开塞露——张口就能打通关窍啊!”

李怀德:“……滚蛋!会不会说人话!”

两人相视大笑。

吉普车迎着夕阳,驶回红星轧钢厂。何雨柱心里琢磨着:看来,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