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又成了(2 / 2)

“还有这个预充药囊的概念!”何雨柱越说越兴奋!

“把药液提前封装在无菌的、一次性的软袋里,用的时候像上子弹一样塞进装置,避免每次加药可能带来的污染!”

“对对对!这样就能保证每次用药都是清洁的!”

思路一旦打开,进展便一日千里!

借鉴国外残骸的思路,结合自身的技术条件,团队很快确定了第三代样机的方向:以一次性高压微型气罐为动力源,配合预封装的一次性药囊,以及一个可重复使用、但核心喷嘴部分也最好一次性的主体装置。

方向有了,但实现起来依然是困难重重!

微型高压气罐的制造和灌装国内几乎是空白;预封装药囊的无菌灌装和保存也是难题;如何设计一个简单可靠、成本又不能太高的阀门结构,更是让钱工头发又掉了一大把。

何雨柱再次发挥了“跨界脑洞王”的作用。气罐难题,他建议去找生产喷雾式发胶或者杀虫剂的厂家取经(虽然现在国内几乎没有);药液封装,他提议借鉴注射剂安瓿瓶的封装技术;阀门设计,他甚至从自来水龙头的结构上找到了灵感……

就在团队加班加点攻坚第三代样机时,罗处长又一次神秘地出现了,这次脸上带着极其严肃的表情。

“何顾问,徐工,准备一下,带上你们所有的资料和最新进展,明天有极其重要的领导要听取‘蜂鸟计划’的全面汇报。注意,是全面汇报,包括所有的成功、失败、以及未来的困难。”

罗处长的语气让何雨柱和钱工意识到,这次汇报非同小可。

第二天,两人被带到了一个防守更加严密的地下会议室。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已经坐了好几个人。

何雨柱一眼就看到了那位大个子副司令,还有另外几位气场丝毫不弱、穿着军装或中山装的领导。

而坐在主位上的,赫然就是上次那位问起“吸入给药”的年长首长!

何雨柱和徐工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汇报由徐工主讲,他详细介绍了项目初衷、技术原理、几次样机的迭代、遇到的困难(包括那次事故)、目前的进展以及下一步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

何雨柱则在一旁补充,重点阐述了那些“脑洞”想法的来源和实际应用效果。

领导们听得非常专注,不时提问,问题都极其专业和尖锐,直指核心技术和产业化难点。

汇报完毕,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年长首长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扫过何雨柱和钱工,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

“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也很有成效。尤其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克服困难,拿出了可行的方向。虽然还有很多难关,但路子是对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正因为你们证明了这条路可行,所以,上级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将‘蜂鸟计划’的优先级提到最高。不再仅仅是技术储备,而是要尽快实现小批量生产,装备部分特殊部队和边远地区的医疗所,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小批量生产?!何雨柱和钱工都惊呆了!这比他们预想的快太多了!

“但是,”首长话锋一转,“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靠你们现在这样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去抠,速度太慢。所以,组织上决定,成立‘蜂鸟计划’专项工作组,由工业部门、军工部门、医疗部门的专家联合组成。你们这个团队,作为核心技术组整体加入。”

他看向大个子副司令,“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要全力保障,特事特办,打破常规!遇到困难,直接上报!”

“是!保证完成任务!”大个子副司令和其他几位领导立刻起身领命。

首长最后看向何雨柱和徐工,眼神中充满期望,“何雨柱同志,徐工,你们是功臣,也是先锋。”

“接下来,要把你们的智慧和经验,融入到更大规模的协作中去。”

“希望你们能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尽快让我们的战士和群众,能用上咱们中国人自己造的、先进的救命设备!”

离开会议室时,何雨柱和徐工的脚步都是飘的。他们没想到,项目不仅没下马,反而一下子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几天后,大量的专家、设备、资源开始涌入他们所在的大院。

一个小小的实验室,瞬间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小型综合工厂和研发中心!

何雨柱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象,恍如隔世。他从一个钳工,到厨子,到“脑洞顾问”,现在似乎又要变成一个项目负责人?

就在他适应新角色,忙着和各方专家沟通协调时,罗处长又找到了他,脸上带着一种更加复杂难言的表情。

“何顾问,工作组已经步入正轨,钱工他们能搞定后续的技术和生产问题。你……可以回红星轧钢厂了。”

与罗处长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他以为何雨柱得知这一消息会暴跳如雷饿,因为也认为,这实属有些卸磨杀驴的感觉!

把何雨柱同志这么用完了 ,就一脚踢回轧钢厂了!

可何雨柱得知这个消息后,却乐得找不到北了 ,“好好!,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