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吉普车一路飞驰,这次没有开往什么隐蔽的四合院或者研究所,而是径直开进了西郊一个大门站岗士兵更多、戒备明显更加森严的大院。
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某串数字编号,没有任何单位名称,透着一种生人勿近的神秘感。
何雨柱揣着那个写着“第七轻工业局第十三特别技术研发处”的新工作证,心里七上八下。
这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别打听,干就完了”的气息。
秘书把他带到一栋三层小楼前,交给一位早就等候在门口、穿着中山装、表情一丝不苟的中年人,“罗处长,人带来了。”
罗处长打量了一下何雨柱,眼神锐利得像探照灯,但语气还算平和 ,“何雨柱同志,欢迎。你的办公室在二楼207,这是相关资料,今天熟悉一下,明天开始工作。”
他递过来一个厚厚的、盖着“机密”印章的文件袋。
何雨柱晕乎乎地接过文件袋,找到207办公室。推开门,里面不大,但桌椅柜子齐全,竟然还有一部内部电话!
这待遇,比在食品厂扛大包简直是天上地下。
他坐下来,深吸一口气,打开了那个厚厚的文件袋。
里面全是关于“空中餐饮保障”的资料,从国外航空公司的配餐介绍(大多是剪报和模糊照片),到目前国内某些特殊飞行任务中遇到的吃饭难题——主要是如何在高空、低温、低压环境下,让食物还能保持口感、营养,并且方便食用。
“天下无敌系统,扫描分析,给出最优解决方案。”何雨柱习惯性地求助外挂。
“柱爷,资料分析中……当前主要问题:1. 食物易冷却。2. 低压下口感变化(如面包发硬)。3. 餐具限制(不能使用刀叉等尖锐物)。4. 空间狭小,就餐不便。5. 保鲜和卫生要求极高。”
“解决方案检索……建议:1. 开发保温餐盒(当前技术下可采用真空隔热层填充棉花或絮状物)。2. 食物预处理,倾向于炖煮、烩菜等水分多、不易变硬的品类。3. 研发软包装或可降解餐盒(当前难点)。4. 设计一口大小的餐食,避免切割。5. 强化消毒和快速冷却封装流程……”
何雨柱一边看资料,一边听着天下无敌系统的分析,脑子里渐渐有了谱。
这活儿,说白了就是高级盒饭嘛!既要好吃顶饱,还得经得起折腾,而且逼格还得高!这他拿手啊!
第二天,他被罗处长带到了大院深处的一个……食堂?
但很明显,这又不是普通食堂,里面有几个灶台,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设备,比如一个大号的压力锅(模拟高空低压?),一个能吹冷风的箱子(模拟机舱低温?),还有几个穿着白大褂、表情严肃的研究员正在称量食物重量、记录数据。
合着这“第十三特别技术研发处”就是个高级炊事班研究中心?!
罗处长指着那些设备,严肃地说,“何顾问,你的任务,就是在这些模拟条件下,尽快拿出一套可行的空中餐食方案,要求就文件里那些。需要什么原料和设备,打报告申请。时间紧,任务重,有没有问题?”
“保证完成任务!”何雨柱立正回答,心里却有点想笑:搞了半天,还是离不开老本行——做饭!
所里的几位研究员对何雨柱这个空降的“顾问”显然不太感冒。
尤其是为首的一位姓徐的老工程师,看着何雨柱摆弄锅碗瓢盆的样子,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
“罗处长,我们这是严肃的科学研究,不是请厨子来炒菜!”
“他一个食品厂来的,懂什么叫高空低压环境对食物分子结构的影响吗?懂营养素在特殊条件下的流失率吗?”
徐工当着何雨柱的面就发难了。
何雨柱也不生气,嘿嘿一笑,“徐工,您说的那些大道理我不太懂。但我知道,饭要是冷了硬了难吃了,分子结构再完美,飞行员同志吃不下,那也白搭。咱得先解决‘能吃、好吃’的问题,对吧?”
“歪理邪说!这是科学!”徐工气得胡子翘老高。
何雨柱也不争辩,撸起袖子就开干。
他申请了鸡肉、猪肉、土豆、胡萝卜、面粉、黄油等一堆基础食材,又申请了一些密封性好的铝制饭盒。
接下来几天,实验室里就飘荡起各种香味。何雨柱完全跳出了研究员们纠结的“数据指标”,完全从口感和大厨经验出发。
他做了红烧肉烩土豆,特意把汤汁收得浓稠些,模拟低压环境下不易飞溅; 他做了黄焖鸡块,鸡肉炖得酥烂,根本不用刀切,用勺子就能搞定; 他用黄油和面,烤了一种小号的、极其松软又带点韧性的餐包,即使放冷了也不会硬得像石头; 他还尝试着炒了一些肉酱,准备用来拌面或者抹面包。
每做好一样,他就在钱工等人“这不符合科学流程”的抗议声中,强行塞给他们品尝。
“徐工,您尝尝,这肉烩得烂不烂?香不香?”
“王技术员,您试试这面包,冷了以后口感怎么样?”
起初徐工等人是拒绝的,但奈何香味太勾人,何雨柱态度又太热情(脸皮太厚),他们勉强尝了一口后……
就停不下来了!
真香!
虽然他们嘴上说着不要不要,还在强调“还要经过严格的数据检测”、“要测保温性能”、“要测营养保留率”,但身体却很诚实,每次何雨柱一出锅,他们“试吃”得比谁都积极。
何雨柱心里暗笑:搞定科学家,先搞定他们的胃,这招古今通用!
几天后,模拟测试开始了。
餐食被放入特制的保温餐盒(何雨柱建议填充棉花隔热,虽然土但有效),然后送进模拟舱进行“高空低温低压虐待”。
结果出来,让所有研究员大跌眼镜!
何雨柱凭经验做出来的这些“土菜”,在保温性、口感保持度、食用便利性等关键指标上,竟然全面超过了之前他们按照“科学配方”搞出来的那些味道寡淡、口感诡异的“营养糊糊”和“压缩砖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