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轧钢厂钳工一车间里,金属切削声此起彼伏。
何雨柱弓着腰,全神贯注地加工着一个铜制工件,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冬日的阳光透过高窗斜射进来,在他沾满油污的蓝色工作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好小子,这手艺快赶上我了。”孙耀师父背着手站在工作台旁,满意地摸着嘴唇上的胡子。
这位四十多岁的老钳工脸上布满车床油渍留下的黑点,眼睛却亮得像两颗黑豆。”这个月牙槽的精度,厂里没几个人能做得出来。”
(ps:这位孙耀师傅和吴宣忠师父,在第28中有出场。)
何雨柱腼腆地笑了笑,用棉纱擦拭着工件表面。
1951年1月,距离他转岗当钳工,已经一个多月了。在孙耀和吴宣忠两位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他的钳工技术进步神速,现在已经有相当于后世五级工的水平了。
这两位师父,那可是有手搓核弹的实力。后世里,正是由于这两位师傅支援大西北,才让易忠海猴子在山中当了大王。
“大师父,您看这个公差还差多少?”
孙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磨得发亮的铜制塞规,仔细测量着,“再修个半丝就完美了。”他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柱子你小子学东西比喝水还快,我带了十几个徒弟,数你最灵光。”
车间门口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李怀德厂长带着几个技术员走进来,手里拿着新到的生产图纸。
不得不说,老李还是很给力的,正是他安排两位顶尖师傅带何雨柱。
“孙工!“李怀德高声招呼,“快来看看这批新订单的技术要求!”
孙耀走过去接过图纸,李怀德则来到何雨柱的工作台前,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柱子,这批活技术要求高,我特意跟总工程师商量,推荐你来参与。”他压低声音,“干好了,上半年评优秀先进工人准有你。”
“谢谢厂长,我一定好好干。”
李怀德摆摆手,“谢什么,都是为国家建设出力。”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三点半了,快去准备晚饭吧,别让安德烈他们等急了。”
收拾好工具,何雨柱走向工厂后的小食堂。
推开门,案板上已经摆好了配菜——这是李怀德特意嘱咐食堂给他留的新鲜食材。
系上围裙,何雨柱熟练地磨起菜刀。
今天,他打算做一道红烧肉和醋溜白菜,这帮毛熊专家,已经被何雨柱感化地喜欢吃中餐了。
“何!”安德烈洪亮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接着是沉重的脚步声。
这个身高近两米的毛熊专家总是提前来厨房“视察”。“今天有什么好吃的?”
何雨柱用俄语回答,“有你最喜欢的红烧肉,还有醋溜白菜。”
安德烈眼睛一亮,用力拍打何雨柱的后背,“好同志!昨天你修好的千分尺,比新买的还准!”
安德烈神秘地压低声音,“下周有批新设备到厂,我向厂长推荐你参加调试组。”
何雨柱翻炒着锅里的肉块,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能靠自己的技术和厨艺赢得尊重,是他最大的慰藉。
下午五点半,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何雨柱收拾好厨房,把饭盒放在自行车篓里,骑着车匆匆离开工厂。今天是周六,他要去接雨水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