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宝宝,今天心情怎么样啊?给爷笑一个?”
“你说你一个外星(疑似)高科技(疑似)产物,怎么品味这么接地气呢?”
“天天听摇篮曲,你不腻吗?要不要换点别的?比如……广场舞神曲?”
“蓝宝宝”当然不会回答,只是用那荡漾的幽蓝光芒回应着他。
然而,这种“和谐”的日常,很快就被打破了。
首先,是研究小组不满足于现状。他们认为,光靠林闲一个人哼摇篮曲,效率太低,且不具备可复制性和可研究性。他们希望能找到摇篮曲中真正起作用的“核心频率”或“情感因子”,从而制造出相应的设备,实现自动化、规模化的“安抚”与“信息交互”。
于是,林闲的哼唱被各种高精度麦克风和传感器包围,声波被分解成无数频谱,试图找出那个神秘的“密钥”。这让他感觉自己像个被研究的稀有动物,哼歌都哼得浑身不自在。
【叮!因被过度研究‘发声技巧’产生不适与尴尬,痛苦值折算积分+
点!(效率加成生效)】
其次,这个消息不知怎么的,还是小范围地泄露了出去(可能是某些专家过于兴奋说漏了嘴)。虽然细节被严格保密,但“林国士通过特殊声波与神秘物体进行安全交互”的传闻,还是在某个极小的顶尖圈子里流传开来。
于是,一些奇奇怪怪的“求助”开始以各种隐秘的渠道,递到了林闲这里。
有某个秘密部门,送来一段极其嘈杂、据说是在某远古遗迹中录到的“低语”,希望林闲能“解读”或者“安抚”一下;
有研究古生物的机构,发来一段恐龙化石腔体共振模拟出的“叫声”,询问是否具有类似效果;
甚至还有搞心理学的专家,委婉地询问能否用这种方法治疗某些精神创伤……
林闲看着这些越来越离谱的请求,感觉自己“星际婴幼儿安抚师”的帽子还没摘掉,好像又要多几个“远古语言翻译官”、“恐龙心理医生”之类的头衔。
他统统以“项目机密,无法外泄”为由挡了回去,但内心的荒诞感与日俱增。
最让他头疼的是,系统似乎对这种“温和”的积分获取方式,又开始有些不耐烦了。在解析度缓慢爬到 0.5% 之后,日常“韵律互动”的积分奖励开始递减,从五百万逐渐降到三百万、一百万……系统的“饥渴”低鸣再次隐隐响起,仿佛在催促他进行更“深入”的交互。
“唉,蓝宝宝啊蓝宝宝,”林闲对着保险柜叹气,“你说你到底是啥来头啊?这么难伺候。温和点吧,你嫌慢;猛一点吧,你又要炸毛。你到底想怎样?”
碎片静静地躺在那里,没有任何回应。
林闲知道,摇篮曲的“红利期”快要过去了。他必须尽快从那些零号档案和苏瑶提供的线索中,找到真正能打破僵局的方法。
否则,等系统彻底失去耐心,或者“蓝宝宝”听腻了摇篮曲,天知道又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他这条咸鱼,被迫当了科学家、企业家、特工、拆弹专家、神秘学家,现在还要操心星际幼崽的早教问题……
这职业生涯,真是丰富得让人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