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基地里的“神迹”(2 / 2)

那天晚上,两人站在体育馆屋顶,看着神支柱,这些‘神迹’的传闻,比规章制度更能凝聚人心。”

白岑也觉得这种崇拜没什么不好,只要不发展成邪教就行。

接下来的四五天,基地的变化快得让人惊喜。

陈默带来的人加入后,劳动力瞬间充足。

杨志将人三组人再次惊喜细分,就连老人和小孩也都有了各自的“岗位”。

大棚的进度最快,两座大棚的框架已搭好,用的是从建材市场收的钢管,塑料膜则来自农资店。

体育馆的改造更是超出预期:一楼大厅里的座椅已拆完,地面用砖石铺平,二楼的办公室也隔成了小隔间,装了简易木门。

最让人期待的,是白岑和潇优从供热公司扒回来的大型锅炉。

杨志带着几个懂机械的工程师,花了三天时间将锅炉搬到体育馆外的闲置仓库。

点燃锅炉那天,整个基地的人都围了过来。

柴火燃起,浓烟从烟囱冒出,工程师们紧盯着压力表。

一个小时后,体育馆里开始热了。

白岑跟着人群走进体育馆,暖流扑面而来,与外面的湿冷形成鲜明对比。

不到一个半小时,整个体育馆都暖烘烘的,连角落都能感觉到暖意。

幸存者们欢呼起来,有人脱下厚重的外套,脸上露出末世以来最真切的笑容。

杨志和白岑商量,准备组织幸存者们搬宿舍。外面的气温越来越低,再不搬进来,可能真的会冻死人。

“我觉得我们不如这样:一楼大厅住大多数人,按家庭分区域。基地长您就和您的伙伴住二楼的隔间,还有一些老人和带小孩的家庭也住在二楼。三楼我们改成食堂,以后就在三楼吃饭!”杨志想了想说。

白岑也同意这个想法。

杨志很快组织人群开始有序地搬东西,可问题很快出现了。

近两千人挤在体育馆里,实在是太拥挤了。

白岑走进一楼大厅,只见床垫挨挨挤挤,人走进去得侧着身子,更别说活动。

二楼的小隔间也好不到哪里去,十平米的空间要住四五个人,连转身的空间都没有。

“这样不行。”白岑皱起眉头,心里开始盘算。

拥挤不但容易滋生矛盾,更不利于卫生管理,特别是,现在时不时会出现的“丧尸”。

她站在大厅中央,看着密密麻麻的床垫,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小说里,安全区为了节约空间建造的胶囊房。

他们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搞这种建设。

她又想起来火车上的上中下铺,随后,又想起大学宿舍的上下铺。

“对了!” 白岑和潇优对视一眼,立即决定去收集一些上下铺回来,这样既省空间又舒适。

白岑将想法告诉杨志,让他组织人先把位置空出来,等她的床铺到位,就可以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