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哥,我们能不能调整一下计划?先集中人手改造大礼堂,把地暖管铺好,锅炉接上,让人住进去,再改造其他隔间。”白岑问杨志。
杨志立即表示赞同。
两人一合计,改造大礼堂比隔间快多了,最多 5 天就能弄好。
至于人手问题,白岑计划三班倒。
一班睡觉,一班去工地干活,一班负责做饭、囤积食物、搜集物资,再在体育馆后面的空地建大棚。
每班 8 个小时,轮换着来。老人帮忙整理物资、看孩子,大点的孩子则是帮忙做点轻松的活。
这个方案既可以解决体育馆礼堂住不下太多人的问题,还能更高的提高效率,让每个人既能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又不影响工作进度。
方案敲定后,杨志立即安排人去统计人数,把三个班的人分好,再安排每个班的负责人,确保轮换的时候不出乱子。
“还有技术方面的问题。”白岑想起之前空间里收的那些书和光碟。
她拿出了很多关于建筑、地暖安装、大棚种植的书,还有光碟,让杨志拿去给技术骨干看。
杨志拿起一本《地暖安装技术手册》翻了翻,里面图文并茂,连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都写得清清楚楚。
又拿起几张光碟,上面则标着“锅炉维修教学”“混凝土配比实操” 等字样。
杨志再次感谢了白岑,随后转身离开。
没一会儿,杨志就把三班倒的计划和调整工程的消息传了出去。
人们一听,都举双手赞成。
负责技术的几个骨干拿到白岑给的书和光碟后,立刻找了个有投影仪的帐篷,迫不及待地播放起光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翻书对照,时不时还互相讨论几句,气氛热烈得很。
很快,三个班的人员就分好了,一时间,睡觉的睡觉,施工的施工,准备早餐的准备早餐。
白岑和潇优也没闲着。
白岑去了工地,工人们正忙着拆大礼堂里多余的桌椅,清理地面,准备铺保温层和地暖管。
技术骨干则拿着《地暖安装技术手册》,一边看一边指挥,时不时还停下来和其他人讨论,确保每一步都没错。
到了中午,第一班的人醒了,精神饱满地接替第二班去干活;第二班的人则去大礼堂休息,补充体力;第三班的人也轮换着去吃饭、短暂休息。
整个基地像一台运转起来的机器,有条不紊,每个人都有事做,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雪花还在零星地下着,白岑站在体育馆的屋顶上,看着
工地上人们在紧张地改造大礼堂,食堂里飘出了饭菜的香气,大棚那边已经翻好了一片土地,物资搜集的队伍也陆续回来。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紧张有序。
但白岑知道,眼下的和谐安宁,不知道能持续多久,但她愿意相信眼下这些措施是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