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论功行赏
三日秘境之期,转瞬即逝。
当秘境入口再次开启,空间波动稳定下来时,等候在外的长老们看到的是一副泾渭分明的景象。
李罡、赵霓裳等大部分核心弟子率先走出,个个脸色疲惫,衣衫或多或少都有些破损,甚至有人带伤,眼神中带着未能掩饰的失望、憋屈以及一丝后怕。他们虽也各有收获,比如采集到一些珍稀灵草、猎取了妖兽材料,但与预期中的“上古洞府大机缘”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更何况最后还被迫“吸收”了一脑子无用的垃圾信息,想起来就膈应。
叶晴雪依旧清冷,但眉宇间似乎多了一缕难以化开的思索。石猛则显得精神奕奕,走路步伐都沉稳了许多,咧着嘴傻乐。
而当凌云最后慢悠悠地晃荡出来时,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他还是进去时那副样子,旧衣服,大行囊(似乎更鼓了些),脸上带着吃饱喝足的惬意,甚至……手里还拿着半根没吃完的、烤得金黄流油的不知名兽腿,边走边啃。
与周围那些历经“恶战”、神色凝重的弟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守候的长老们嘴角抽搐,尤其是那位主持秘境开启的金丹长老,看着凌云这副郊游归来的模样,差点没忍住把他塞回秘境里去。
“秘境探索结束!所有弟子,上交收获,登记造册,以待宗门评定功绩,论功行赏!”长老压下吐槽的欲望,高声宣布。
弟子们排队上前,将自己三日所得一一取出。灵草、矿石、妖兽内丹、材料……琳琅满目,引得执事弟子们阵阵惊呼。李罡上交了一株三品灵药和几枚筑基期妖兽的利爪,引得众人羡慕。赵霓裳也拿出了一些珍稀毒草和幻术材料。叶晴雪上交了那株完整的冰晶莲,磅礴的寒气让周围温度都下降了几分,再次引起轰动。
轮到石猛,他憨笑着掏出一大堆土系灵矿和几颗硕大的妖兽牙齿,数量之多,让人侧目。
最后,轮到凌云。
所有人都屏息看着,想看看这个在秘境里搞风搞雨、拆了上古洞府的家伙,到底捞到了多少好处。
然后,他们看到凌云开始从他的大行囊里往外掏东西:
几捆看起来灵气还不错、但明显是当柴火捆着的“干柴”; 几块奇形怪状、灵气微弱的“烂石头”; 一小包散发着奇异香气的“蘑菇”; 几串吃剩下的、用树枝串着的“烤鱼烤肉”; 一个黑乎乎的、沾着泥土的“咸菜罐子”(洗干净了); 还有一个小玉瓶,里面装着半瓶灰白色的“灰尘”;
最后,他甚至把那口标志性的黑铁锅和锅盖也拿了出来,咣当一声放在桌上。
众人:“……”
执事弟子看着桌上这堆“破烂”,记录的手都在抖:“凌……凌云师弟,这些……就是你的全部收获?”
“是啊。”凌云点点头,指了指那几捆柴火,“这雷击木烧火挺旺的。”又指了指那几块石头,“这玩意儿压酸菜不错。”再指了指蘑菇,“炖汤挺鲜。”最后指了指那小玉瓶,“这灰……嗯,留着也许能当肥料?”
李罡等人听得额头青筋暴起!雷击木?那是炼制雷系法器的辅助材料!后土石?是提升土系功法修炼速度的宝物!那些蘑菇分明是能滋养神魂的灵菇!还有那灰……虽然不知道是啥,但肯定不是肥料!
这混蛋分明是识货的!他就是在故意恶心人!
执事弟子求助似的看向主持长老。长老也是眼皮直跳,强忍着道:“按……按规矩登记!雷击木……若干,后土石……若干,未知灵菇……若干,未知灰尘……半瓶……”
记录完毕,凌云又慢条斯理地把那口锅和锅盖塞回行囊,嘀咕道:“吃饭的家伙可不能丢。”
上交收获的环节,就在这种极其诡异的气氛中结束了。
接下来几日,宗门高层根据弟子们上交的收获、以及暗中观察(水镜术并非全程能监控,尤其深入后)和弟子间的传闻,综合评定了此次秘境探索的功绩。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功绩第一:叶晴雪。(冰晶莲价值极高,且她实力出众,过程清晰) 功绩第二:李罡。(三品灵药和筑基妖兽材料) 功绩第三:石猛。(收获数量巨大,且其实力提升明显) …… 凌云的名字,排在了中下游。宗门实在无法将那堆“破烂”和“拆了上古洞府”的离谱行为折算成常规功绩——尽管所有人都知道,最大的“机缘”恐怕就是被他拆掉的那个洞府,但谁也无法证明,而且过程太过诡异,无法评定。
这个结果,让许多弟子心理平衡了不少,但也让知情的李罡等人更加憋屈。
这一日,所有参与秘境的弟子被召集到青云殿前。
掌门亲自出面,进行例行的“论功行赏”。
前几名弟子都获得了丰厚的贡献点、丹药甚至功法奖励,引得众人羡慕。
轮到凌云时,掌门看着名单,沉默了一下,才缓缓开口:“杂役弟子凌云,此次秘境探索,表现……独特。上交物资经评定,奖励贡献点五百,一品培元丹三瓶。”
这奖励相对于他的“收获”来说,堪称寒酸,几乎是垫底的水平。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嗤笑声。王昊更是毫不掩饰脸上的快意。
凌云却似乎毫不在意,接过奖励,随手塞进怀里,还问了句:“掌门,贡献点能直接兑换成伙食费吗?就是那种想吃啥点啥,管饱的那种?”
掌门:“……”他感觉自己的掌门威严正在接受严峻的挑战。
“休得胡言!”一旁的黑脸张长老忍不住呵斥。
掌门摆了摆手,深吸一口气,看着凌云,眼神复杂地继续道:“此外,经长老会决议,念你……于秘境中亦有发现之功,特许你……”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可入‘藏经阁第三层’,阅览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