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洋渔业对那片海域异乎寻常的执着,也从侧面印证了其价值远超想象。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逐渐清晰:是时候将更多精力投向海洋的更深处了。
这不仅是为了探寻秘密,更是为了在未来可能到来的激烈竞争中,占据先机和制高点。
他需要更先进的深潜技术,需要对那片海域有更系统、更长期的了解。
从海底祭坛归来后,林凡的视野已不再局限于近海的渔场,深远海的呼唤变得愈发清晰。
返回岸上,林凡立刻投入工作。他召集阿明和小玲,布置了两项新任务。
对于阿明,林凡要求他开始系统性地整理和培训现有的海上作业队员,筛选出心理素质过硬、水性好、且值得信赖的骨干,为未来可能组建的专业深潜勘探小队做准备。
“不要求他们立刻能下深水,但基础一定要打牢,纪律和应急反应能力是关键。”林凡强调道,他深知人才是长远发展的根基。
对于小玲,林凡则提出了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想法——“我们可以尝试,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把我们‘科学牧海’的故事讲出去。”
他并未明确要求立刻进行直播带货,而是让小玲先研究如何通过短视频,记录和展示东源村的渔村风光、日常赶海的乐趣(如同-2中描绘的温馨场景)、以及生态混养渔场的可持续理念。
“内容要真实,就像短视频里那样,展现我们真实的一面。先积累关注,让外界了解我们,而不是一开始就急着卖货。”
他着眼于通过内容潜移默化地塑造品牌形象,积累潜在的消费者群体。
阿明和小玲对林凡的新指令展现出极大的热情。
尤其是小玲,她对尝试新媒体充满兴趣,立刻开始着手研究拍摄设备和内容策划。
夜幕降临时,林凡独自在工作室,再次调出系统界面。
气运值因近期的稳健经营、技术突破和利他行为(如培训队员、分享无害技术)而储备颇丰。
他的目光在列表上搜寻,最终锁定了一个新解锁的、需要较高气运值才能兑换的选项:【模块化深海栖息舱设计原理(初级)】。
这并非一件具体的工具,而是一套知识体系。
它指向的,是在深远海建立半永久性活动基地的可能性。林凡没有立刻兑换,他需要更周密的计划和更多的资源支撑。
但这个选项的出现,无疑为他勾勒出了一幅更具野心的蓝图——不仅仅是探索,而是真正地在深蓝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他走到窗边,望着月色下平静而神秘的大海。
“海之祝福”的余晖已然散尽,但他心中却燃起了更加旺盛的火焰。
脚下的渔村是他的根基,眼前的这片蔚蓝,才是他未来真正的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