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何只有林晚的基因?”沈渊盯着屏蔽舱外的血色星云,“她生前是否与外星文明有过接触?”
赵启明的眼神闪过一丝迟疑:“我们曾在她遗留的实验室中发现过外星金属的微粒子,但当时以为是实验污染……现在看来,她或许在死前就已经在研究这种关联。”
此时,外星舰队突然有了新动作。它们的主阵列开始分裂,部分舰船组成环形阵列,将血色星云包围。这些战舰释放出一种紫色脉冲波,试图干扰星云中的基因序列。但每当脉冲波接近,血色云团就会迸发更强烈的量子辐射,形成一道血色屏障,将外星攻击尽数湮灭。
“他们在试图摧毁血色星云!”监控员惊呼,“但每次攻击反而让星云的能量等级上升!”
沈渊意识到,血色星云不仅是林晚基因的显现,更可能是一种文明级的量子武器。右臂的失控吞噬,意外激活了这种超越人类理解的恐怖力量。外星舰队显然惧怕这种力量,但绝不会放任其存在。
“我们必须主动控制右臂的能力。”沈渊在屏蔽舱内攥紧拳头,“我需要再次接触外星金属,哪怕冒着失控风险。血色星云的存在,或许是我们唯一的威慑筹码。”
科研团队陷入激烈争论。赵启明主张先稳定右臂的能量场,而激进派科学家李默却认为:“只有让右臂再次暴走,才能解析基因序列与外星金属的完整共振机制!”反对者则警告,失控可能导致沈渊被彻底同化为量子怪物。
沈渊凝视着血色星云中闪烁的林晚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执念。林晚留下的“量子坟场”理论,或许正是破解这一切的关键。他必须冒险一试,哪怕代价是自己的身体被量子化吞噬。
“准备实验。”他的声音穿透屏蔽舱,“我会戴上神经阻断器,最大限度控制暴走范围。如果失败……至少血色星云的存在能让外星舰队不敢轻举妄动。”
实验舱被改造为多层量子屏障,李默的团队将一块外星金属样本置于沈渊右臂前方。当右臂触碰到金属的瞬间,熟悉的暴走再度袭来。但这次,神经阻断器在暴走初期便成功抑制了部分能量输出。金属分解的速度放缓,血色星云缓慢形成,基因序列的重组过程被实时记录。
赵启明突然在数据流中发现异常:“基因序列的重组规律……它在模拟林晚的脑神经元活动!血色星云可能是一个量子级的记忆载体!”
实验持续了七小时,沈渊的右臂最终在神经阻断器的强制冷却下停止暴走。血色星云被成功捕获,基因序列被解码为一段残缺的量子方程式——这正是林晚生前未完成的“坟场理论”核心部分。
外星舰队在太阳系外围的徘徊愈发焦躁,它们开始尝试用小型舰船进行试探性攻击,却始终被血色星云的量子屏障击退。人类文明获得了短暂的喘息之机,但沈渊深知,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林晚的基因、量子坟场理论、外星金属的共振……”沈渊在实验室中反复推演,“这三者的结合,或许能创造一种超越物理定律的防御机制。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完全控制右臂的吞噬力量。”
科研团队日夜不休地研究血色星云的方程式,而沈渊的右臂则在每次实验中逐渐展现出更细微的可控性。血色星云中浮现的基因序列,也渐渐揭示出林晚生前与外星文明的神秘联系——她似乎曾秘密参与过一项跨维度通讯协议,而外星金属正是协议中的关键媒介。
与此同时,外星主舰队的指挥官发出了一段诡异的量子加密通讯。通讯中出现了与人类语言相似的符号,翻译后的内容令人胆寒:“血色星云必须被湮灭,否则‘坟场’将吞噬所有文明。”
沈渊看着翻译结果,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外星文明显然知道“量子坟场”的恐怖,而人类才刚刚触及其边缘。他必须赶在外星舰队发动总攻前,破解血色星云的力量,将其转化为守护文明的终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