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没有慷慨激昂的配乐,也没有刻意煽情的旁白,只是忠实地、近乎白描地记录了牧城内几位极具代表性的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一位流水线上的青年工人,一位在格物院下属研究所工作的年轻学者,一位致力于创作大众喜闻乐见节目的艺术家,甚至还有一位负责城市街道清洁的中年大妈。
镜头从他们清晨被柔和的灵能闹钟唤醒开始,记录他们与家人共进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的早餐;
记录他们乘坐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或私人灵能飞梭,前往各自的工作岗位;
记录他们在工作场所与同事、上司如同伙伴般协作,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记录他们下班后,或去图书馆充电,或去剧院欣赏演出,或去体育馆锻炼,或去那个令对岸洪城年轻人无比向往的“游乐园”尽情放松欢笑;
直至夜晚,他们回到温暖舒适的家中,与家人分享一天的趣事,然后在宁静祥和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整个片子,节奏平缓,没有刻意制造的戏剧冲突,只是将牧城普通人那充实、有序、且充满尊严与希望的日常生活,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
这部片子,让控制室内外许多资深的媒体人、文化评论家乃至秦班手下部分专注于高深技术的研究员,都感到些许困惑和不解。
他们私下里交换着眼神,低声议论着,实在不明白为何一部看起来如此“平淡”、甚至有些“乏味”的片子,会值得两位巨头如此兴师动众,乃至将其作为“和平演变”计划的开篇之作。
“这片子……拍的是不是太……普通了?”
一位戴着眼镜的文化频道主编扶了扶镜框,小声对身边的同事说道,“就记录些日常琐事,吃饭、工作、睡觉、玩乐……这能有什么冲击力?”
“是啊,虽然拍摄手法很扎实,画面也漂亮,但缺乏爆点啊。”
另一人附和道,“现在咱们牧城的民众,更爱看的是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电视剧,或者探索未知秘境的冒险纪录片,这种生活流水账……市场反响恐怕……”
“秦院长和胡部长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台长这次揣摩上意,揣摩错了方向?”
“不应该啊,台长的晋升和资源调配,可都跟他制作的节目影响力直接挂钩,如果内容真的不合时宜,专家评审团和城主府文化司那边,早就提出异议了。”
“唉,或许……这就是我们和真正决策者之间的眼光差距吧。”
也难怪他们疑惑。
对于如今文化娱乐产业已经高度发达、民众审美口味被养得颇为“挑剔”的牧城而言,这种纯粹的纪实风格纪录片,确实算不上主流。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部看似平淡的片子,其所蕴含的力量,并非在于视觉的刺激或情节的曲折,而在于其展现的那种生活方式本身,对于生活在另一种截然不同制度下的人们,所能产生的核弹级冲击!
当这携带着“牧城日常”信息的电波信号,跨越了波涛汹涌的浚河,强势穿透了四十六城联盟那看似严密的信息封锁,传入千家万户那刚刚普及开来、或者被偷偷隐藏起来的电视机中时,所引发的效应,远超任何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