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夏会小心翼翼地把他抱出来(在乳母和宫人的严密看护下),带着他在铺着柔软地毯的殿内玩耍,指着墙上的壁画、案上的摆设,故意用奶声奶气的声音和他说话。
“这是龙,很厉害的神兽哦!”
“这是奏章,父皇和母后每天要看好久呢!”
李莫愁和杨康时常含笑看着兄弟俩互动的温馨场景。
杨康会拍拍长子的肩膀,赞许道:“夏儿是个好哥哥。”
李莫愁虽不语,但看着杨夏对待弟弟时那份自然而然的爱护与耐心,眼中满是欣慰。
这种寻常百姓家的天伦之乐,于他们而言,是乱世平定后最珍贵的赏赐。
作为大夏王朝的储君,杨夏的成长被寄予厚望。
他完美继承了父母双方的优点,既有李莫愁的聪慧冷静、过目不忘,又有杨康的英武果决、体魄强健。
年仅十余岁,杨夏便开始在文华殿旁听政事。
李莫愁教导他批阅奏章,分析政令得失。
沈玉清为他讲解财政经济。
苏玉洁向他阐述民生医理。
其他各部重臣亦轮流为他授课。
杨夏天资极高,往往能举一反三,提出独到见解,令众臣惊叹,深感帝国后继有人。
在武学方面,他更是得到了最好的教导。
母亲李莫愁将古墓派武功倾囊相授,父亲杨康则指导他全真教玄门内功和战场搏杀技巧。
此外,师叔小龙女从古墓而来,定期考察他的武功进度,对其要求极为严格。
杨夏深知责任重大,练功极为刻苦,不论寒暑,从不间断,小小年纪,内力剑法已有相当火候,远超同龄人。
在父母悉心栽培和自身努力下,杨夏迅速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仁爱睿智的优秀储君,朝野上下皆对其充满信心。
而尚在牙牙学语的杨过,则在父兄的宠爱和母亲的温柔注视下,无忧无虑地成长着,他那灵动活泼的天性,也初露端倪。
盛世王朝,帝后和谐,子嗣贤良,一切都预示着大夏国运的昌隆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