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城餐厅,被京城人亲切称为老莫,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算是京城的一个地标式建筑了。
莫城餐厅于1954年开业,属于特级苏式西餐厅,建筑风格充满苏国情调。
餐厅的早期服务对象主要为苏国援华专家、驻华官员和赴俄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
因为价格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偏高,不是他们能消费得起的,所以顾客主要是干部及其子弟。
在建国后那一代京城人的眼里,尤其是大院子弟眼里,去老莫吃顿饭,就是地位、身份的象征,那里吃的不是饭,是面子。
几十年以后,还有一大群京城的子弟在各种电影、电视剧里面畅想着自己在老莫的情景:他们在老莫餐厅里喝着莫城啤酒,端着高雅的鸡尾酒,着苏式红菜汤在华贵的苏式建筑风格的大厅里展现他们特有的情调。
这是他们的情怀。
1959年的莫城餐厅,已经没有了这么多的政治寓意,虽然一般人消费不起,但对于一些干部,以及干部子弟来说,来吃顿饭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时代,干部的收入很稳定,干部子弟的生活也不像《血色浪漫》那时候一样拮据。
《血色浪漫》开局是1968年,钟跃民等人的父辈基本都已经不在位置上了,他们每个月只能靠着十五块钱的生活费过日子。
十五块钱对于普通人来说,能解决三个人一个月的伙食,但对于他们这些大院子弟来说,可能连吃饭都不够。
所以那时候的他们去老莫吃一顿也没这么容易,还是靠着卖了袁军家里的古董换了三百块钱,才有了去老莫吃饭的钱。
不过去莫城餐厅吃饭要票,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
李俊来到莫城餐厅的时候已经快到六点了,远远就看到莫城餐厅的拱形大门外,李怀德和葛大洪站在边上,已经在等他了。
他是坐公交车去的,没办法,他没有自行车,本以为就五公里的直线距离,坐公交车也很快。
结果他就后悔了,认为自己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忘记了这个时代的公交车不仅速度慢,而且走走停停,就这段距离走了快一个小时,幸好他早点出发了,不然就迟到了。
他也后悔拒绝了李怀德来接他的建议,简直是自己找罪受。
“李俊,你可终于来了,我还以为你要放我们鸽子呢。”
看到李俊的身影,李怀德立刻笑着打招呼道。
李俊连忙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公交车特别慢,实在是没办法。”
葛大洪惊道:“李站长没有骑自行车?”
李俊苦笑道:“葛站长,救助站哪里有自行车啊,连个轮子都没有,去打猎的车还是找街道办霍主任去借的。”
李怀德笑道:“老弟你早说嘛,我们轧钢厂借一辆给你。”
李俊连忙摆手:“谢谢李主任,不过借自行车就不用了,我们救助站这样的单位,有自行车可是一种错,分分钟被人举报,还是算了。”
李怀德哈哈笑道:“那就没办法了,不过回去的时候我送你回去。”
李俊赶紧表示感谢:“那就谢谢李主任了。”
葛大洪道:“行,那走吧,我们进去吧。”
三人走进拱形大门,然后才踏上台阶。
还没进去,李俊就有一种置身于21世纪豪华酒店大堂的感觉,因为这里的装修金碧辉煌,有一种异域气息,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