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上班,李俊就忙得脚不沾地,晚上都没有回家去住,直接在救助站里休息了。
虽然这点工作强度,对他的身体来说不算什么,但就是时间不够用。
上午,张兰英带人在救助站里登记个人信息的时候,李俊带着季小海在整个救助站走了一圈,找出了七十多个要整改的地方,包括围墙补破洞、围墙顶上加装防盗装置、水沟清理、清扫垃圾等,准备下午的时候让宋满军带人落实。
还没到吃午饭的时间,张兰英就把统计好的信息表拿过来了,确实情况不容乐观,让他看了都心里发凉。
目前,救助站的逃荒人员总共113人,总共可以分为三类。
吴老汉为首的保城人一共42人,其中45岁以上老年男子21人,45岁以上老年妇女1人,年轻男子4人(都有些残缺,但不算太严重),无年轻女子,男孩11人,女孩5人。
熊大膀子为首的沧城人一共39人,其中45岁以上老年男子17人,45岁以上老年妇女2人,年轻男子2人(都有些残缺,但不算太严重),无年轻女子,男孩14人,女孩4人。
剩下的人以张兰英为首,一共32人,其中45岁以上老年男子7人,45岁以上老年妇女6人,年轻男子2人(都有些残缺,但不算太严重),年轻女子7人,男孩6人,女孩4人。
可以说都是老弱病残啊。
统计以后,分别是45岁以上老年男子45人,45岁以上老年妇女9人,年轻男子8人,年轻女子7人,男孩31人,女孩13人。
李俊趁着午饭前还有时间,把人员的住宿重新做了安排,同时也想要提高住宿的效率,增加可收容人数,因为现在还是1959年7月,灾情后面会越来越严重,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逃荒人员来到京城,救助站要收容的人数肯定会继续增加,而且数量肯定不会少。
所以李俊需要未雨绸缪,增加可收容人数。
增加可收容人数的方之一就是用上下铺的床,但问题是这样的上下铺在夏天还行,到了冬天确实会把人冻死,尤其是救助站还缺乏棉被、褥子等保暖设备,继续还是要有炕才行,不然李俊担心到了冬天会有逃荒者冻死。
尤其是这两年的冬天还特别冷。
现在看来,最好的办法是用上下铺的床,加上室内装暖气片才行了。
按照他的想法,是把所有人按照类别安排住宿,成年男的和10岁以上男孩全部安排在一堂和倒座房,女的安排在三堂,二堂这边先备用。
跨院这边主要是厨房和粮仓,不过也可以安排几个在厨房帮忙的逃荒人员,主要安排男的,顺便可以帮保卫科加强厨房和仓库的保卫工作。
不过因为这113人里面有好几对夫妻,还有几个一家人的,李俊准备把他们安置在小房间里,
中午吃饭的时候,一百多人集中在跨院的食堂,还是比较拥挤的。
这个时候所有人心里还是有些慌张的,刚才李俊已经说了,要重新给人员做出安排,他们都不知道李俊具体会怎么做。
不过到了食堂以后,他们的心情马上就变好了。